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和其所属的民族国家的崛起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成为这个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的软实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冉冉升起、锐意进取的标志,同样也会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软实力的深层根基以及文化持久繁荣、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都在于不断创新。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文化创新会导致新文化的传播,在引领时代的整体发展之前,首先彰显的是本地的文化实力和本地的文化水平,形成了软实力;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文化创新意味着文化引领,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的整体繁荣,另一方面会形成一个国家的文化地位,有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文化创新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核心在于社会的总体支持和文化群体的独立思想。当前,中国的硬实力正在逐渐增强,文化的创新是引领人民思想信念、价值追求的关键。中国需要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推动涉外法治的决策是现代化强国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用法治的一系列实践,雄辩地说明了法治格局对于国家壮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法治格局的域外延伸,为国家提供了持续、稳定、健康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中国在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不断迈进之时,就特别需要关注和强调法治,积极推进涉外工作的法治化。中国的涉外法治应当采取的立场,既包括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斗争范式,也包括倡导共同价值、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范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法职业共同体有必要深入探讨能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顺利前进的适当模式,从而推进法治中国的不断提升,促进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治的纽结在于指引和约束国家的行为,与之紧密相连但又具有独立意义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清晰地界定国家利益。为了解决这对关键的问题,需要树立和深化人本主义、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和巩固国际制度。在这些方面,不仅需要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理论界、知识分子的倡导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指向是国家的独立与平等。从该原则体系出现之时,就代表了中国政府对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务实态度,代表了中国对于国际法的现实主义立场。借鉴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认为,国家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而对于独立与和平共处的需求最为关键,是国际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法治中国进行高水平的话语表达,不仅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关涉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法治观念和传统总体淡薄、民间对法治话语表达存在一些误解的情况下,推动法治话语的建设和高水平的表达,能够回应和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助力民族振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中国法治话语的核心要素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人民的主体性与主导性、体现知变应变求变的革新精神、彰显理念确立与规范完善的进程、体现法律与道德对治理结构的融合、展示法治中国的全球理念与世界担当。为了有效地向国内和国际社会表达包含上述核心要素的中国法治话语,需要强化中国法治话语表达的生动性,凸显表达的受众友好性,注重话语表述的适当态度,尤其是要通过完善法学教育培养表达中国法治话语的人才队伍。法治话语的高水平表达是建构良好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而且有赖于各专业领域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主义理念,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格局形成了很多宏远设想.在经典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理论实践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国际主义目标并努力实施.随着革命探索逐渐深入并取得成功,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高举意识形态旗帜逐渐走向推进友好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追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面对逆全球化的环境,强调国际法治的崇高地位.从国际主义到国际法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秩序和全球格局的认知日益清晰.这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治理观念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中国规划进一步对外开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需要从工作认知的角度提升国际法的地位,并且提供更多的国际法职位与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相对接.与此同时,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之中,应当进一步强调中国在对外开放体系中的高层次、高水平要求,以更具问题导向的思维提升法学教育及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民族教育在教育投入、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普九"教育,师资建设和依法治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短缺和相关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对此,必须确立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民族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加强民族教育行政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议,努力实现全省民族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去全球化浪潮下自由主义之再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导致的去全球化浪潮广泛蔓延,对自由主义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个人本位、自由至上、道德多元和普遍主义的思想话语,需要从中国立场进行审视.在当前全球经济困境中,对于自由主义既不能盲从,也不可一味拒斥;既要承认其积极意义,又要洞悉其局限性.通过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在跨文化交流和创新的基础上探索世界和谐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的16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系统介绍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状况,全面总结全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实施<规划>的主要经验,剖析影响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更好更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索性地提出构建民族文化生态区等促进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甄别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特征是解决供需错配、提高供给效率的关键前提。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代替单一维度分析路径,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偏好模式,并基于安德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其归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和消极利用型三种模式,分别占比9%,15%和76%。身体健康状况差、经济收入高、家庭养老支持弱、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高和拥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全方位养老服务的积极利用型,对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模式选择呈现出典型的外在政策环境诱导特征;独居及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高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偏重陪伴服务的中度利用型;而年龄较小、家庭养老支持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和缺乏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非独居老年人更可能成为消极利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群体针对性,重视老人陪伴服务,加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方补贴力度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