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1.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度,2013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建档立卡”工作。然而从实施情况看,仍然存在“漏评”和“错评”等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人均纯收入作为识别指标与农村具体实际相脱嵌,表现为简单化策略与多样化实践、理想的科层治理与常规治理、国家责任与贫困户主体性相脱嵌三个方面。为了提高精准识别度,各地及时调整政策对贫困户进行了再认定。根据对45个区县文件梳理发现,地方政府在贫困户再认定过程中增加可视化指标、角色限制指标、行为规范性指标,实现了贫困人口身份认定与地方实践的嵌入。贫困户身份认定从脱嵌到嵌入的转变提高了社会公平和贫困户的满意度等,但也存在贫困户异质性、边缘化、贫困指标异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得出”任务已经完成,当前普遍面临着安置社区如何有效治理的难题。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兼具城乡双重属性,具有典型的“过渡型”特征。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调研发现,搬迁前的村干部仍然在新社区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却存在一定的角色弱化风险,阻碍了社区秩序的重构。通过“空间-行动者-秩序”框架认为,易地搬迁带来的空间转型张力是产生村干部角色弱化风险的重要原因。后续要立足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整体空间,通过凝聚情感共识、推动制度引领、培育公共精神、弥合数字鸿沟等手段重塑村干部的规范角色,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非自愿移民的社会心态影响着他们在安置点的社会适应能力。基于皖南凤凰新村的调查发现,三峡远迁移民在安置地仍存在一定的消极社会心态,具体表现为“异乡人”的边际心态、“失乡人”的失根心态和“特殊公民”的补偿心态。移民的消极社会心态受到自身社会调适能力有限、当地居民排斥、基层政府情感治理不足、移民后续扶持政策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后续需要从增强移民的适应能力、扩大移民和当地居民社会、改进基层政府工作方法、提高后期扶持政策力度等方面来塑造移民积极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