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有一种看法认为,由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划分为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互相联系的阶段,因而“在马克思看来,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就不存在再划分阶段的问题。”换句话说,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见1987年4月6日《光明日报》:《关于社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自己固有的规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掌握事物内部及其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才能推动事业顺利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规律总把它看成是以一个一个单独的状态存在的;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以规律体系的状态存在的,没有注意规律和规律之间的诸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时候,往往仍然避免不了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到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邓小平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方法论绽开了绚丽的思维之花。这一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土壤,顺应了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哲学智慧的凝结,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可知论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荒谬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常常有一些学识渊博、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信奉这种哲学.是思想家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吗?确实,不可知论的产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但把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不可知论归结为纯粹出于反动阶级的杜撰,那只能是一种极端浅薄的童稚之见.应该说,不可知论的产生也有自己的认识论根源,同唯心主义一样,不可知论也是—朵生长在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探讨导致不可知论的途径,研究不可知论在认识过程中是如何“失足”和“迷途”的,这对于我们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暴露不可知论哲学本质上的虚弱,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管理思想浅探刘井山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六、七年间,亲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指导苏维埃俄国建设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对正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拓前进的我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了许多新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从恩格斯的有关思想中获取了丰富的营养,并使之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的新局面、新境界证明恩格斯的思想在当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被马克思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在它对马克思创立的科学世界观的全面、系统的阐发中,无疑包含有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内容,只是这一方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拟对《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人权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从马克思主义的这座宏伟的理论宝库中开掘出新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近些年来,针对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局面,这一理论重新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有人因此认为,唯物史观的基础不仅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80年战斗历程了.从创立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十几个共产主义小组,发展到今天拥有6千万党员、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正确外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经历了历史的洗涤,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是我们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