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湘中腹地,有一块人杰地灵的热土———双峰。这里,过去孕育了曾国藩、蔡和森、蔡畅、秋瑾等一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又诞生了一个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双峰农村科技合作社,必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科技体系建设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按两条轴线发展。一条轴线就是政府主建的农村科技服务系统,即以乡镇“七站八办”为主要依托的组织形式;另一条轴线就是以“公司+农户”为框架的企业主导型组织形式。这两种服务形式曾经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手机电容屏生产工艺,即先丝印后根据其中的Mark点来定位再加工外形,在原有数控玻璃雕刻机的基础上设计了Mark点视觉定位系统。提供了视觉定位与CNC运动控制结合的方案,使用视觉定位来设置CNC加工的工件零点和路径偏转角。视觉定位算法上,采用模板匹配来识别Mark和粗定位,用霍夫变换来分类Mark的边缘点集,再用最小二乘法精确拟合边缘方程,进而计算得到最终的Mark点位置。该定位系统已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时间和精度都基本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少君 《民族学刊》2022,13(4):115-124, 143
本文主要是透过侗族的腌鱼文化来验证人类的饮食并非随机发生,而是有原因的,像是地缘性。侗族的祖先嗜食草鱼、鲤鱼的直接原因是鱼类的蛋白质比畜类的蛋白质更优,草鱼的营养价值地高过猪肉。侗族嗜鱼的间接原因是与侗族的民居建筑相关;因为杉木建筑易于失火,所以挖了大量池塘储水以备不时之需,也因为池塘容易孳生蚊蚋,因此必须大量养鱼以解决虫害的问题。侗族嗜鱼的另一个原因也和生态相关;亦即侗族早自明清时期就开始进行“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农民将 “稻”和 “鱼”放在同一个环境中,让植物与动物迅速地建立起自然而互利的生态循环系统。侗族腌酸菜始于宋代,但是到了明朝腌鱼、腌肉的制作才开始流传。侗族的腌鱼是在咸的味觉之外,更增加了酸的口感与香味,侗族嗜食腌鱼,对腌制的态度极其慎重;何时腌制、如何腌制、有一定的禁忌,甚至有“酸神”的出现。“腌鱼”对侗族而言,早已从单纯的食物保存进入到美食欣赏的境界,更甚而进入了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