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讨王国维自沉之谜,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王国维的人生观念、生活经历以及时代背景。王国维自沉之原因在于:王国维认为天才越大,痛苦就越大,他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而对尘世的热情进一步导致了他异于常人的敏锐感受和强烈痛苦;他恪守着忠与义的人生信念,而家庭成员的过多离去使得他对死亡不再恐惧;时世的混乱与多变使得敏锐而忠义的王国维悲哀而无奈,他要保留自己的忠义与信念,更不愿意让别人侮辱他的忠义与信念,于是他选择了离去。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章学诚与西方的康德在哲学思想中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在本体论方面,他们都把世界分为事物本身与我们所经验到的事物两大部分,并且坚持事物本身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已;在认识论方面,他们强调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在认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人类历史,他们均认为它含有两重性——内在的精神性和外在的自然性,康德还天才地论证了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历史因果律与自然因果律不同,历史学中的"因"只起一种影响或促进作用。章学诚认为历史事实包括了"言"与"事"两部分,"事"的出现是英雄与时势的结合,"言"的产生是作者时代际遇和性情气质的结合。历史事件是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反应与选择。历史事件的因果解释由后视者来完成,因此历史不断地被改写。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解综合的方法探讨章学诚对历史事实问题的看法,结论认为:史学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基础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考证以确保其真实性,与历史问题相关联的真实的历史资料形成历史证据,历史学家以历史证据为基点进行推论建立起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玄学家郭象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采取了文献检索和文献解析的方法,结论为:郭象把社会形态分为三个类别:“亡圣亡知”、“有圣有知”和“亡圣有知”。在理论上,郭象认为“亡圣亡知”是最理想的社会,但是现实中的社会都是“有知”的,因而需要“圣知”来镇抚,“有圣有知”是现实中的理想社会,“亡圣有知”则是最混乱的社会。“亡知”时代中所要“亡”的“圣”是儒家型的圣人,而“有知”时代中所期待的“圣”则是一个儒道兼综的圣人形象。“亡圣”与“有圣”的双重理想,构成了郭象独特的沟通儒道两家思想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史学思想中有关历史理解问题的观点与看法,采用了文献整理分析和理解综合的方法,认为:历史事实包括了"言"与"事"两部分,理解历史事实就是要寻找"言"与"事"背后的思想意图,历史理解的方法是"为古人设身而处地",即史学家假想性质地把自己放在古人的位置上进行移情和想象,像古人一样地去思想,从而寻找到历史当事人的思想意图.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考察西晋著名玄学家郭象的圣人观哲学内涵,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分析认为:郭象的圣人观融合了儒道二家对理想人格的看法。圣人是得到了自身之“性”的人;圣人是“无往不可”的“无心”之人;圣人是跟随时世而不断变化的人。具有了“内圣”之性,自然能够成就“外王”之事。郭象的圣人观反映了其融合名教与自然、主张用道家的自然情性来规范和补充儒家之纲常名教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8.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至善”。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与感性幸福无关而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