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是实施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在众多琐碎的班级工作中,谈心工作却是班主任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必须善于沟通。  相似文献   
2.
北京邮电大学承担的世行贷款 2 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理工融合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于 2 0 0 0年 8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研究 ,任晓敏副校长任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已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 ,项目在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理论研究成果本项目率先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理工融合”的教育理念 ,体系严谨 ,富有特色。理念 1:理工融合 ,势在必行长期以来 ,在我国高等理工科教育格局中 ,理工分离、重工轻理现象比较普遍 ,这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为理科学生知行脱节 ,哀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工科学生后劲不足 ,痛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从世界范围来看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通汇流的趋势日益彰显。调整我国现有的理工科教育格局 ,促进理工互动与理工融合 ,以建立一种新的理工科教育模式 ,是我们在 2 1世纪初必须取得突破的一项重大使命。理念 2 :理工融合 ,贵在求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理工科教育实践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多样化的原则 ,实施“理工融合”所循主要途径为 :(1)理工同校 ,相得益彰———先决条件实施...  相似文献   
3.
办学特色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在大学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本文在分析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影响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之后,提出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特色,并将这些特色分为三种类型:比较明显的特色、正在建设的特色和有潜力成为特色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评价模式中产生最早、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泰勒课程评价模式产生的背景、形成情况以及这一模式形成之后的发展完善状况,并概括了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主要特征,即(l)注重目标;(2)注重目标的分类以及目标表述的清晰性;(3)判断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标准简洁明了;(4)评价是为了改进课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方法论在培养"理工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的概念界定、数学在科学方法论中的作用以及科学方法论与工程方法论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将ISO90 0 0质量标准引入教育领域时 ,如何界定大学的产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已经出现的几种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 ,之后提出了一种观点 ,即大学的产品包括 :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和提供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外工科院校课程改革的两种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当前工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两种趋势 :( 1)加强工程实践和设计教育 ;( 2 )重视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通过对这些国家工科院校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与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考察21世纪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一些发达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反思之后,比较了这些国家近些年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学科”与“专业”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现在学科是专业必需的基础,专业承担着学科人才培养的功能,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二者有显著的区别,表现在构成要素、发展动力、确立的原则、发展核心以及各自不同的任务方面。本文最后提出在“学科”与“专业”之间应建立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亦理亦工专业试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融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亦理亦工最能体现理工融合的本质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中进行了亦理亦工的试点工作,对其专业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