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李霁野的诗歌创作,不能笼而统之地一概而论。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和话语方式上,在不同的时候,他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两条线索(新诗和旧体诗)、两大板块(解放前的和解放后的)出发,平行而交错地论述李霁野诗歌创作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莎东美,这位19世纪晚期欧洲大陆知识沙龙所共享的“玫瑰”,甚至可以说是“女神”,吸引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等文化名流的,与其说是美貌,还不如说是才华;与其说是才结,还不如说是气质。她融贵族小姐的高雅、知识女性的独立与交际药的放浪 于一身,  相似文献   
3.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4.
与生活不同,艺术作品从来不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它往往被看作是与其先驱和前辈相对立的东西,大师的幽灵尤其会在诗歌中显现,因为他们的词语比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更少变化。  相似文献   
5.
北塔 《江汉论坛》2008,1(4):129-133
诗歌的语言表达有两大系统,一是意象性,一是音乐性.在台湾,在这两大系统里,分别达到最高境界的是洛夫和余光中.目前,在大陆,在许多中青年手里,在生命意识和语感的幌子下,口语诗已经蜕变成了"口沫诗"、"口水诗"、"顺口溜".没有思想,没有修辞,没有音乐,没有诗;只有口语.写诗要有底线,在诗歌中应用口语也是如此,要把泥和沙分开,还要把鱼和龙分开.口语在入诗之前,应该先进行沙里拣金的工作.然后,对"言"进行一定程度的"文"的工作.不一定让口语变成美语,但一定要把它变成诗语.否则,口语入诗将使诗变成非诗.  相似文献   
6.
北塔 《学术界》2006,(2):118-125
刘皓明的《绝食艺人:作为反文化现象的钱锺书》一文,在网上已经流传了好一阵子,最近又在《天涯》杂志上登了出来。因为他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即海外华裔学者的角度,又因为他使用的强烈到极端的语气,即不容置疑的否定性语气,再加上他那自以为打中了钱锺书七寸的得意劲儿,都引发了我试图为钱锺书做一点辩护的欲望,尽管钱先生也许根本用不着我这样的末学后生来为他辩护。一刘皓明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他用卡夫卡塑造的“绝食艺人”这一小说形象来比喻钱锺书。他说:“钱锺书对应于绝食艺人的绝食功夫的,是他扫描般的记忆力,他饕餮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8.
北塔 《江汉论坛》2007,(3):108-112
本文以中国现代新诗史上40年代最为杰出的,而现在文学史上对其诗歌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尚未给予足够的研究的诗人穆旦的诗作作为研究对象,以其鲜明的"野兽"意象作为确入点,认为这个意象是诗人本我反叛的隐喻,是民族复仇的象征,是文明反思的载体,是反抗现实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一、诗与社会:转型期、个人化、边缘化、职业化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即传统社会正在向现代社会过渡。传统的遗留尚未得到彻底的清理,好的没能完全继承,坏的没能全部抛弃;现代的规范尚未建立起来,而在北京、上海等领风气之先的大都市中,已有后现代因素在萌芽。社会正在朝多元化反方向发展,个人的权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个人的选择也取得了某种程度的可能。当前诗歌中出现了多元现象。体裁上,旧体诗、新体诗、民歌体诗、自由诗、格律诗、半格律诗等无一不备,各有阵地,各有受众;题材上,有海、陆、空,有过去、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10.
从1930年代中期以来,鲁迅的诗有相当多已经被译成英文;但相关研究很少,而且有诸多错误。本文厘清了一些讹传,梳理了鲁迅诗歌的英译史,尤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并对比较重要的译本,如杨宪益和戴乃迭、黄新渠、吴钧陶、W.J.F詹纳尔、陈颖和寇志明等人的译文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