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 ,导致员工认同度低 ,影响力比较弱。从研究院所员工特点出发 ,以目标管理为导向 ,遵循“整体目标为基础 ,向下层层分解 ,共同协商”的原则 ,设计出关键绩效指标和控制类指标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指标体系方案 ,并以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为实证 ,列举出各层面各级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牛鞭效应形成的本质是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性,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引起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理性对策、时间延迟和缺乏协调、供应链的结构等七个方面。尽管国内外有关牛鞭效应的研究是供应链研究中的热点,但就供应链中信息的价值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增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来抑制手鞭效应,具体的计算方法可通过1对N模型给出。  相似文献   
3.
卜琳华  常实 《学术交流》2015,(2):129-133
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但由于理工类高校智库数量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加上理工类高校的科研人员与政府联系不密切、缺乏高效的科研平台等原因,理工类高校建设智库存在着较大问题。理工类高校富有现代化自然科学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学科系统全面,信息资源丰富且与国际接轨等特点,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对理工类高校而言,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凝练智库建设目标、整合学术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对接国家及地方政府需求,搭建新型区域内高校科研协作与交流平台,积极培养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所需的后备人才,支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等措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保障,探索理工类高校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团队的协同力推动着整个团队发展,为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团队整体协同力目标,通过对高校创新团队的市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形成的研究,系统地构建了创新团队的协同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例,对创新团队协同力进行实际分析,验证了协同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的科研创新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积极支持高校科研创新,实现高校科研创新突破,提高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际调研,认定团队的领导模式、成员间联系的紧密性、团队所处的发展时期、成员的科研背景以及团队组织结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探讨了目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提出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的营造方面作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