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课堂口语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极大地弥补了课堂口语教学的缺憾。然而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角色,课堂口语教学也并非一无是处。本文中的教学对比实验表明: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相结合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本文还具体阐述了如何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口语教学进行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辨认和理解隐喻这种语言现象。读者对隐喻的辨认很多时候是在潜意识中完成,但这种辨认过程依赖于以下四种方法:观察隐喻信号;判断隐喻的始发域和目标域;串联隐喻的连贯网络;体会使用隐喻的意图。隐喻只有在一定的语境里才能成其为隐喻,因此对隐喻的理解首先依赖于一定的语境。语境不仅对隐喻意义的推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语境所提供的信息量对隐喻的理解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常常使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更丰富,意蕴更深刻。借助隐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巧妙地在人物悲剧中折射出社会的衰落现实,并在主人公的命运里赋予了强烈的情感和深远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汉英语中均有人称代词受修饰("M+PP")的现象存在.对比研究表明:虽然汉英"M+PP"格式的构成方式基本一致,但该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语法地位并不相同,这种不同是由人称代词自身独特的属性决定的.人称代词兼具名词性和限定性,其属性在名词性和限定性之间游离.不同语言人称代词有NP和DP之分,其带定语的能力亦有不同,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造就了"M+PP"结构在不同语言,乃至同一语言不同时期不同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5.
隐喻,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常常使现代文学作品的结构更丰富,意蕴更深刻。借助隐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巧妙地在人物悲剧中折射出社会的衰落现实,并在主人公的命运里赋予了强烈的情感和深远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语用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辨认和理解隐喻这种语言现象。读者对隐喻的辨认很多时候是在潜意识中完成,但这种辨认过程依赖于以下四种方法:观察隐喻信号;判断隐喻的始发域和目标域;串联隐喻的连贯网络;体会使用隐喻的意图。隐喻只有在一定的语境里才能成其为隐喻,因此对隐喻的理解首先依赖于一定的语境。语境不仅对隐喻意义的推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语境所提供的信息量对隐喻的理解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