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9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散文审美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永远为人们提供着无限宽广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一郭枫散文的艺术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他自己”。当我们辨识郭枫散文风格时,首先感到他比一般散文作家更善于表现他自己,更善于裸露他的真情实感,更善于真实地塑造他的自我形象。一个痛苦的诗魂在散文中冲突鼓荡,骚动不宁。——这正是他风格内质核心之所在。郭枫是痛苦的,深切的痛苦折磨着他的一颗多棱的灵魂。他需要父爱与母爱,然而他在少小时便失却了父母的庇护与亲情;他需要乡亲乡情,然而他少年、青年时代便背井离乡,四处飘零,终于只身寄寓海岛;他需要完整的国族之情,然而大陆与海岛隔绝数十载,未能最终统一,使他有亲不能探,有家不能归;他需要人间的温暖,然而“台湾,美丽的岛,早已不再美丽”,空气里散布着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个案,分析并论述作为“一代宗师”的梁实秋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高超艺术。作品以喜剧手法写老师的外部形象,以白描手法写其敬业、宽仁的内在精神,显示了散文家举轻若重、熟能化巧的艺术功力;由此也证明晚年梁实秋襟怀淡泊、“简单”通脱的审美趣味和作文风格。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假如我有九条命>所表现的道德思想和人格向度.作者作为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者,通过"九条命"中前七命的戏说,以求全责备的愧疚之情,一一叙述其各司其职的责任,眺望着自己人格多向度的自我完善;同时又以后两命享受生活与生命的用项,表明自己生命观的全新内涵.荒诞的假设产生了幽默,作者的自嘲与自我调侃表现了幽默,从而创造了作品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幽默境界.  相似文献   
5.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6.
从性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沈从文生平事迹、《水云》《老伴》等创作谈、散文作品及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剖析,就可以发现:《边城》情感机制的形成,是由生活中三个"偶然"(作家所指称的年轻姑娘)引起作家的"性幻想",并引起其"性记忆",从而生成和坠入"乡下女孩子"即线铺女"那种纷乱情感";从而确认这部小说创作的一个隐秘的、深层的心理动因,是关于作家青少年时代爱情生活的一个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边城》的创作心理动因是作者出于“不巧”的个人痛苦经验 ,并论述它是“善”的悲剧及其悲剧生成的特殊原因。老船夫和翠翠是体现作者人性创作思想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边城》风格是浪漫主义的“诗”与“牧歌”的风格。《长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 ,在思想上是对《边城》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8.
表情性的审美诉求,是现代散文在颠覆古代散文审美价值之后所建构的全新美学意蕴;散文形式的本真表情性,表现为一切形式的整体寓意与诸多形式中赋予主体意象以抒情指义,即“人的发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呈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中国现代散文观念的演变,结合时代、社会背景,评析散文理论批评各阶段的态势、特征、成就和缺失,并对此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