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真”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关学范畴之一,“本真”论的兴起受到中西哲学及文学发展的影响。“本真”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在纯散文的文体追求以及革新散文的“自我表现”两个方面,“本真”的审美特质表现为政治历史生活审美以及女性生活审美两个层面。“本真”美学范畴为现代散文奠定了特有的审美基调。  相似文献   

2.
欧美华人女性的自我书写文本是“东方的血脉和西方的营养”融会而生成的一种富有全新特质的文本。作家打破了中国现当代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单一、封闭的审美范式如女性幽怨或者决绝的女性主义姿态等,作家的全球化意识和独特的视角使文本呈现出一种东方古典审美意蕴与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并举的全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3.
西方随笔在“五四”被发现后,其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精神得到了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的青睐,出现了诸多关于随笔的译述,并在精神品格的确立、题材与主题的取向、艺术手法的舍取上,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建构.西方随笔自我表现精神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既有本土抒情言志传统的内应,又受中国特殊国情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诗是诗人自我审美沉思、追寻、创造的结晶.诗人的自我表现与张扬,是诗美创造的原动力.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意识是自我表现的人格动力;自我表现是艺术规律.小我即大我,缘于文化基因的滋养,社会意识的印迹,人类情感的灌注,接受大众的代言人.诗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写人类之心.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散文呈现出诗情美、语言美、构思美等特色,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徐渭散文的结构既有以纲统目的“完整性”,又有目适纲宜的“有机性”,这既是其散文结构理论的自觉追求,也在实践上构成了其散文的结构特色,我们拟称之为“网式结构”。在排斥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徐渭往往通过结构的经营使不合法的自我表现合法化;在允许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则往往具有“无布置”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结构的“有布置”还是“无布置”取决于其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是徐渭散文结构的内驱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现代诗论主要包括“自我表现”说和“自然流露”说两部分内容 :前者认为诗歌是“自我”情感的抒写和人格的表现 ,后者认为“自我”的情感与人格在诗歌中应该是以“自然流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既是应新诗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又是对中西诗论创造性的转化。它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和徐志摩的散文创作风格迥异。他们为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和语体的发展都起到了某种开创性作用。朱自清以谨严适度、幽雅静态和温柔敦厚的抒情风格成就了与我国散文传统相承续的正宗审美风范。徐志摩则以“浓得化不开”、“跑野马”的自由风格反叛传统美学根基,以“欧化”的语体重启了现代散文领域的“审美变革”。  相似文献   

9.
审美品格,实质上乃作家人格的外化,人格中交融着作家的气质、修养和经历,对于新散文的第一批开拓者冰心来说,浓郁的诗人气质、宁馨儿的生活经历是构成其早期审美品格诸因素中的两大要素.在回忆与现实的构思框架上,冰心以"崇高美"为支柱,用细致而娟秀的材料,在中国现代散文领域树起一座精致秀美的散文雕塑.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代闲情散文的繁盛是文学源流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与中产阶级的壮大和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台湾闲情散文是以维护和表现人性、人情为其审美本质的,它不仅显示了作家在现代社会中渴望完满自我、使精神更接近自己灵性的追求,而且更显示一种愉悦的审美关怀,与人生的终极审美指向一致。它的审美价值就在于人格与文气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散文审美意识出现了既有多声部复合变奏,又存在审美理想趋同的复杂局面,尤其是都市生态危机和都市美感危机中的审美理想趋同最为突出.当前都市散文审美理想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乡土田园所代表的农业文明审美风范为参照而衡定.乡土田园的古典美已构成对都市现代美的遮蔽.当前都市散文审美意识应在吸取古典人文资源的同时,努力张扬自身的现代美内涵,给人们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审美经验,实现当前散文创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语言视听美的英译是散文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艺术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发掘视听形式美所承载的意义,研究汉英语言中具有相似美学效果的语言趋美手段,分析英语读者对散文语言形式美的审美期待是古典艺术散文视听美英译研究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视听形式美的英译原则有助于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明代钟惺、谭元春的小品文是古代散文的精品,也是竟陵派作品的代表。钟惺、谭元春的小品,以独到的审美趣味和精致的审美形式,一反传统的审美路线,显示出独特、新颖、超前的审美意识。透过钟惺、谭元春小品解读其审美意识,主要表征为以审美理性激发性灵意趣,在行文、音律及结构体式上贯彻了审美理性的"幽深独至"。钟惺、谭元春小品的审美理性是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作出了历史贡献,而且对于推进当下文学审美意识的自觉也具有积极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一种个性的、智慧的、精微的表现艺术,高度的表现性和审美性是其重要特征.由于跨时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巨大障碍,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一直是一个难题.从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读者入手,考察可能的读者群范围,对可能的读者群作大致的描述和定位,分析这个可能的读者群对古典艺术散文译文的语言期待、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对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策略才能更符合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虽是翻译的最终环节,但却提前介入到译者的考虑中.  相似文献   

16.
徐鹏绪  周逢琴 《东方论坛》2006,3(4):31-36,57
现代“白话文学”为建成具有审美品质的文学语言,在多种语体的夹缝中突围,自觉地选择了“欧化”方向。“欧化”不仅带来文学语言表层上的改变,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源于欧化带来的文体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亲切自然而富于理性,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散文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意象的隐喻翻译是古典散文之意境重构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物。隐喻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喻体“跨域映射”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散文中意象隐喻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雅舍小品》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但通过对外来艺术营养的消化和吸收,《雅舍小品》纳"外援"为"内涵",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化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自我表现精神、文体风格和幽默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相同而又不同的特点,厘清了《雅舍小品》和兰姆随笔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揭晓了《雅舍小品》成功应用"拿来主义"的经典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