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文章围绕初唐诗歌的渐进式革新,明确提出从唐建国即开始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革新,并进而从体式、声律、题材、内容、诗风、意境等唐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特征入手,探析其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完善的过程,肯定了初唐诗歌的开创性意义和探索价值及其对盛唐诗歌高潮的积淀和孕育,凸显初唐诗歌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香奁集》因其艳情旨趣,历来成为诗评家争议和诟病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文学的生态环境、文学自身的发展、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经历等多方面,质疑了有些论者所持的香草、美人的寄寓之说,肯定了《香奁集》是一部叙写恋情、艳情的个体心灵记录。并进一步从文化的层面揭示其在中国艳情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解析,深入探讨了《香奁集》独具个性的情性之美,肯定其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突破,表现了自然而最具本真色彩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文教育的复归,重新建构大学语文课程势在必行.文章以人文性为基点,紧扣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师资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通识性的基础层面的研修和板块式的元典专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应走通俗化之路,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清性灵小品以其丰富性和独创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体现的人文精神反映了明清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封建传统人生价值观念的叛逆精神。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并适当与西方文艺复兴进行比照,来梳理性灵小品的人文精神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发展、影响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人文教育的复归,重新建构大学语文课程势在必行.文章以人文性为基点,紧扣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师资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采用通识性的基础层面的研修和板块式的元典专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应走通俗化之路,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岁时节日的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宋诗的俗化倾向使得诗人对节日民俗活动有了更广泛、更深邃的关注和展示,从审美角度描绘节日民俗事象,节令诗的价值通过民俗事象与诗人主体的审美理想、人生感悟和生活思考的相互交融、吸纳,得到审美的跃升。  相似文献   
7.
“传奇小说的产生,既有其自身特有的渊源流变,也有其它各种各样的外在原因。作为传统强势文体的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对唐传奇的发展乃至兴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该文从传统诗歌对传奇小说的影响,用诗歌的表达方式歌咏传奇小说的情事,以诗歌入小说或以歌行与传奇相配合,传奇的创作主体、男主人公等方面来说明诗歌为唐传奇提供了丰厚的滋养,系统地阐释了诗歌对于唐传奇繁盛传承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