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在"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中,"化"尾动词具有"使……变化"和状态间临界点转变的语法特点,它同时具有致使词功能和致使状态意义。"化"尾动词联系着致使原因和致使对象,共同完成句式的致使意义实现。通过句式比较分析了"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叫化子”与“叫花子”同义的理据探究这一问题,运用语源学的分析方法,系联、推源出了“化”内在的隐性语义与“花”的语源义义素,通过考察历史语料文献及方言语言材料,尝试推论出“叫化子”、“叫花子”这两组同源结构产生的可能的轨迹,最后描摹出“叫化子”、“叫花子”都可表示乞丐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基于语言本体的分离与合流并存的脉络图示。  相似文献   
3.
<判断力批判>两处提到了判断与愉悦感的先后关系,出现了看似"矛盾"的表述.以此"矛盾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对"判断""愉悦感"的重新界定,构建了<判断力批判>中内在的审美图式,论证了"判断与愉悦感的先后关系"何以能成为"解读审美判断"的钥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