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湘绮 《船山学刊》2009,(3):197-200
词文体离新诗最近,其“弱德之美”蕴涵着问题意识和批判力,其独立于集体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精神和原始的民间品格吻合了现代艺术所期待的“体”,“长短句”、“自度曲”与新诗的形式和创作理念遥相呼应,其脱胎于音乐和格律诗的形式原则包含着我们民族诗学乐感的精髓。当代旧体词现代性的发育正促进着使新诗区别于西方诗歌的“现代民族诗形”的诞生,诗体多元化是诗歌发展的历史真相。也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代旧体词精神质地的拓展关系到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旧体词能否在现当代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蔡世平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个别篇章在古雅的面貌中闪烁着现代艺术的光泽,给当代词坛注入了一定的新鲜血液.古老的词文体与现代艺术有着耐人玩味的巧合,词的"弱德之美"、词文体普泛化抒情的特点以及主语的不确定性等都意味着旧体词是现代艺术有待开掘的沃土.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当代旧体词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深入人的灵魂世界,关注现代人精神深层的风景将是中华诗词延续与发展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3.
宋湘绮 《云梦学刊》2002,23(4):88-89,98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迎接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些,高校的管理在要调整战略、主动出击,注重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网上正面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提高网上文化品位;还要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规范网上道德行为,促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诗与远方”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渴望,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诗性是“人”突破有限,向往无限的一种超越性本能,诗意是人的诗性生命体验到的意义、价值和梦想。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象传播的实质是诗性传播。意象中包含的意境具有“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重要维度,在原则和目标上把握了传播的起点、结构和导向,有效控制了传播意图,更利...  相似文献   
5.
宋湘绮 《船山学刊》2010,(2):213-216
在新诗民族性和旧诗现代性百年纠结、双双陷入困境的今天,重新分析中国诗歌的特质是必要和必须的。以"本体性否定"的哲学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导航,突破抒情言志的传统视野,解剖灵魂,求生存之真,挖掘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将弥补中国传统诗词一个功能性的缺失。诗词艺术体制的哲学突围,引爆创作观念中"载"与"道"的双重革命,必将开创现代民族诗形建设的美学路径,民族诗歌由此将获得时代新生。  相似文献   
6.
宋湘绮 《管理学报》2011,8(1):37-41
"中道管理"是典型的中国管理艺术,是感悟思维的结果;管理的科学、艺术两重性迫使我们反思"中道管理"的模糊之处。比较"中道管理"与"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的言说方式,发现逻辑思维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管理艺术。在本体性否定哲学的指导下,充分认识中西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才能创造中华气质的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不应是专科层次的终结性教育,它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特的教育类型,应在目前高职专科教育初见成效的情况下,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入探讨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人才规格,以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和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当代旧体诗人",肩负着民族诗形传承与发展的使命,不少旧体诗词作者的"诗人意识"被"诗形意识"遮蔽,落入模式化创作.诗,总是处在人生存的时间境域中,投身命运的诗人才能发现民族历史的天命,"当代旧体诗人"从中国传统诗学的局限中觉醒,要有"诗人意识",看清现代社会与家天下的本质区别,看见中庸国民性的危机,从而有所担当,才可以和新诗人共添诗国秋色;发掘当代诗词艺术的认识价值,从言志、缘情、闲适的传统视野中,从徘徊千年的艺术的伦理价值中突围,用诗词的艺术体制求真,求生存之真,求人生之诚理.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中出现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重视大学生责任伦理研究,对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问题进行解读,对于构建大学生责任伦理体系,探求提升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