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作收益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各类公共组织为解决组织内部共同事物(或利益)时的制度安排,由于这种公共利益的存在,传统的基于“经济人”的“竞争性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应该发生改变,合作而非竞争,是公共利益组织最优化的必然选择。公共治理理论应建立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通过人类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基于这于认识,文章分析了公共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并对竞争性成本收益和合作收益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合作收益分析是公共治理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礼泉县是全国9个农村改革试点区县之一。1988年2月,我们就苹果生产对东庄农村的影响,对“苹果之乡”礼泉县东庄乡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部分第一手资料。东庄乡位于渭北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带,当地人习惯上称作“山区”。这里地势较高,干旱少雨,地下水缺乏,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特别在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年代,东庄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贫困。一般年份,粮食(主要是小麦)亩产仅100公斤左右,遇到天旱,颗粒无收并不少见。生产的落后造成了社会生活的贫乏和紊乱。婚配比例的失调,家庭问题的突出,地方疾病的严重,更使贫穷的东庄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席恒 《社会保障评论》2020,4(1):108-117
养老服务是不同供给主体将不同内容、质量和价格的养老产品或项目,以不同的方式配送到不同需求老年群体的过程。不同供给主体基于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为需求主体提供适应性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养老服务的实现,是在特定地域、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资源,聚集整合养老服务资本,来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老年生活。鉴于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性和需求的复杂性,养老服务的治理则需要运用先进的合作治理与参与治理理念、选择科学的治理工具和现代化的治理技术,保障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匹配,进而保障养老服务实现方式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方略。基于人类社会对共同富裕的设想与实践,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需遵循“共生—共建—共富—共享”的基本逻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围绕共同富裕实现逻辑的关键要点,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中达成共识、强化共生,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共建,以全体成员致富能力的提升促进共富,以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促进共享。通过构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初次分配参与共同富裕,以社会保障为代表的二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慈善事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共同富裕,在共生—共建—共富—共享的良性循环中逐步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弱智儿童家庭训练教程》在城市与秦巴山区早期教育干预中的应用作了对比分析;论述了宁强试验点弱智儿童早教干预的特点,并对干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龄化趋势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成为养老的焦点和难点.社会化照护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功能特点,将之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在现有家庭、社区及机构三大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这一供给主体,探讨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从合作秩序到国家公器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成员的合作收益发挥着社会建设的重要功能.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立运行和域际差异现实,需要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建构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并探讨实现理想模式的顶层设计和路径措施,进而回归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政策的本义,即促进社会融合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之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将社会保障问题列为三大民生问题之一.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构想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三个元素和三个维度,并运用合作收益的分析方法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核心就是合作收益在政府、雇主和个人之间长期而合理的分配及再生产.基于此提出了基本养老保险应尽快一步到位地实现全国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想状态下的覆盖全体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行政成本理论和效率节约理论出发,论证"五险合一"分量总和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地税代征和回归社保两条路径选择的比较分析,提出"五险合一、回归社保"是建立一个以社保基金为依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弱智与贫困问题,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弱智与贫困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着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严重制约着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要打破中西部地区弱智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必须进行开发性扶贫,即通过开发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创造中西部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