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萧纲的诗学思想主要呈现四个矛盾的方面:一是在对待《诗经》传统上的矛盾。二是理论上的诗美标准和实际创作之间的矛盾。三是“立身”与“文章”之间的矛盾。四是诗技论和诗缘情论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思想体现了中国诗歌在逐渐走向形式自觉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提出的文趣说是对中唐古文运动文以明道理论的重要补充."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其文趣说源于对<国语>的独特理解,表现在三方面:一、对<国语>极富生活情趣的叙述手法的继承和学习.二,对<国语>人物对话中理趣的继承发挥.三、对<国语>于巧思立意和文采炳然中蕴涵特殊趣味的继承.但柳宗元的文趣又不局限于此,它又与作者在寻常山水中发现的独得之乐相结合,与文章的奇味相结合.柳宗元的文趣说和韩愈的不平则呜说一样为古文创作注入了蓬勃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小说并非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学范畴.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动态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在由采录编撰到有为而作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创作之意的增强与心灵化,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置因素.其次,在由说之小者至小说中有大道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在之意日益深厚,这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理性内涵质素.最后,诗性质素即诗性思维、诗性表现技巧、诗性语言的融入是小说意境发生的充分条件.因此,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徐无党生平学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证,认为欧阳修、徐无党二人虽非甥舅关系,但师生交游亲密,情谊浓厚;徐无党《新五代史注》虽出自欧阳修授意,却不达欧阳修的史学旨趣。  相似文献   
6.
~~词的叙事性原因探析@康建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传统观点认为,词的典型特征是抒情,因而很少有人从叙事的角度对词加以研究。由于中国诗歌传统、词产生的渊薮以及词的功能等因素使得词具有强烈的叙事性特征。加强词的叙事性研究,能够拓宽研究视角,加深对词体的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至今,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表现为两种状态:1900年至1948年为第一阶段,前期延续了晚清的发展态势并开始出现转型倾向,但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受研究思路与时代氛围的影响,表现为急剧衰落的趋势;1949年至今,受特定时代氛围的影响,古典小说意境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沉寂后于1977年开始复苏并有诸多论述问世,但又存在着"泛化"现象。总体而言,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范畴仍缺乏科学严谨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论“意境”的源起、生成及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欲望不能满足和残酷生存状态而导致的心灵痛苦是"意"发生的原初动力,而人道契合的理想诉求则牵引着"意"的走向。因而,"意"在二者的张力中处于持续发生的状态。此时,以"意"取"境",经由初次生成、物化、再次创造三个阶段,具备了"意"与"境"的交融、身临其境效应、回味无穷之终极审美效应三个要件之后,意境便最终形成了。因而,意境是人的心灵与外在世界在人道疏离和契合对比张力的双向运动过程中有机交融而形成的审美心理图式。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的文艺创作不但数量巨大,艺术体式涵盖范围广阔,而且成就也甚高。其文艺创作不但具有鲜明的民俗意味,而且对于丰富当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与华文文艺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生活于儒学转型的中唐时代,他在当时新春秋学派的影响下,汲取先秦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结合自己的政治实践,构建了自己开放的儒学思想。这种开放性表现为从训诂走向义理,从章句走向现实;融会诸子,统合儒释;儒文结合,文以明道这三个层面。他开放的儒学思想达到了当代思想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