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对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的解读,对其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他在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中西差异。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是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现实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儿童文学及其翻译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和要求,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为例,在创新教育技术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有机整合,营造新型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从教学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号召,进一步加快公安院校行业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步伐以提升公安院校学生听说能力,以Krashen监察模式理论为研究视角深入剖析公安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教改目标、思路及实施方法三方面论述了进行公安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比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不外乎是炼词炼句和运用辞格,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从文化角度看修辞似乎有点“离经叛道”,其实,无论是广义的“调整或运用文辞”,还是狭义的“修饰文辞”,均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调整或修饰异国文辞,难免会削足适履,导致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6.
隐喻中的概念溶和是人们构建意义时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它体现本体与喻体两概念系统的整合重组。人们对同一隐喻的不同理解反映了各自不同的认知模式和认知倾向,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对隐喻意义理解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主要执行者,其实际的主体性地位与传统译论中所定义的从属角色形成强烈反差.明确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将大大提升译者的责任感,增加其自信心,从而推进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