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意识为反对物化的思维方式而诉诸创造性的精神,但也因此而走向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生活世界理论认识到主体总是存在于特定的处境之中,立足于生活世界,历史意识的存在论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形而上学的存在观转变为中介性的存在观;根据中介性的存在观,历史性本身成了存在的一个维度,并为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模式——内在反思的思维模式奠定了存在基础.  相似文献   
2.
思辨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理论路径,思辨的路径以一些抽象的本质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将社会行动的逻辑还原为抽象本质之间的关联;实践的路径则是从实践的具体情境出发考察社会行动,将社会行动看做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互动过程;对比韦伯和余英时关于经济伦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实践的逻辑是更为恰当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主义冲击之下,哲学形而上学已经崩溃;历史中的另外一个存在向度--未来的向度,为一种新形态的哲学--哲学未来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哲学未来学是关于人类自由的可能性条件的思考,是不同于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的中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现代性的含义和现代性对于自身确定性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现代性的困境;通过和现代性对比,揭示了西方古代思想中所包含的实践智慧及其受思辨形而上学的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最后对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相对于西方思想所具有的优越性及其特质进行了阐释,说明它对于解决现代性的困境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正在开启学术范式及理论结构的调整与创新,以重建一种既能真正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精髓,又能解释这一时代社会文化现象且具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青年学者撰写了这组笔谈,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切入,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辩证法建构起了完整的宇宙论体系,实现了由消极辩证法向积极辩证法的转变。转变的核心在于黑格尔不仅仅把人类理性看作主观的思维,而且也看作客观的精神。要理解人类理性如何由主观思维上升为客观的精神,关键在于实践。实践作为自我相关的否定性的活动,既是辩证法的内在动力,即通过精神自身的运动去把握终极存在的动力,又是个体性的直接性的存在向全体性的普遍性的存在转换的中介。在实践中,生命与普遍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性基本现象的技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主义是现代性基本现象之一,诊断现代性的思想家必须要对技术作出自己的诊断;马克思在技术的发展中看到的是人类解放的希望;海德格尔在技术中看到的是存在的神秘;阿伦特认为技术重新将人类带回到自然的循环之中,成为自然中的生物。所有这些解读都折射了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由实践观变革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他认为实践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类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活动,同任何形而上学的存在无关。从这种实践观出发,马克思创立的哲学是实践的人类学,它不同于实践的形而上学,也不同于先验的人类学,包括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教科书哲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确立了两条基本路径;实践哲学的路径和知识论批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全球时代和风险时代的到来要求发展观方面的根本变革.传统的发展观是一种历史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包括道德目的论和庸俗进化论两种形式.今天我们需要一种哲学未来学的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整体主义的存在观、未来主义的历史观、界限主义的理性观、和谐主义的社会观、风险主义的正义观和可持续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