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容纳意识、尊重意识、悦纳他人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因此,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文化渗透等渠道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得体风度、高雅气质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网络革命被称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太阳.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大学校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追求,但是校园网络给大学生带来超信息量、高科技、现代感的同时,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兴利除弊,依法治"网”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主力军,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面临目前存在着一些困难的问题,地方高师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出路应是确立位置,政策倾斜,加大投入;扩大功能.全方位为基础教育服务;加强素质教育,在人才适应性上下功夫;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教育、导向、陶冶、凝聚、激励、规范、辐射功能,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未来教师富有创造性、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始终不渝的终身学习能力、全面的知识整合能力、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科学的教学实施能力、全方位的教学监控能力、有效的信息整合能力、前瞻的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①贯彻这一精神.引导校园文化沿着自觉的有组织的理性化的建设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人才素质的特殊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校园文化的涵义、特征校园文化是一种亚社会文化,它必须与社会文化保持一致。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在从事教学及其它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德育不仅应从体系内部进行探索,而且必须集学校、社会、家庭力量于一身,参与社会环境的变革与整合,重新审视德育环境建设,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区别和联系,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是新时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 就必须准确把握学生在校期间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特点,进而因势利导, 通过关心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各种需要,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活动载体建 设,把课堂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全面育人的根本 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