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汉英文化的相通和思维方式的相似,必然会对同一种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义联想;但汉英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汉语中的牛文化及英语中的马文化及其重要性;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以牛马为喻体的词语俗语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介绍四种翻译方法,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喻义,进而探索汉英动物词互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3.
非言语行为时刻传递着有关交际主体的大量信息。非言语行为中的面部表情是本文的讨论焦点。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非言语行为及其语用功能,然后对充分体现非言语行为中面部表情抵触性的美剧Lie To Me剧情简要,首次结合剧情中的经典案例对非言语行为中面部表情抵触性进行介绍并寻找出面部表情的特性既普适性和文化差异性,从而进一步阐释非言语行为中面部表情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异化与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用异化或归化的原则,也可以两者相结合应用,在不同情况下作具体灵活处理。“Moment in Peking”这部中国作家笔下的现代英文版《红楼梦》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此类文章应较多地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使译文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译文读者对现实世界了解的知识范围内,读者才能更好地换成目的语文化,更好地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