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在互文语境中关联原则下的文本意象的解构与重构,探讨了名称翻译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缺失与扭曲现象以及归化异化策略在实际运用中的利与弊:归化能让人产生适当的互文联想,而异化则能使译文读者体验原质原味的异国情调。提出翻译工作者要更好地利用异化策略,更多地译介中国文化以引起译语读者的互文联想,从而摆脱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主导地位,唤醒民族意识,实现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旅游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译中的应用。纯粹异化或归化的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好的译文都是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论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矛盾统一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异化与归化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异化;在难以异化的情况下,则应进行必要的归化.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方法的选择,要求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到一个"融汇点":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易懂,归化时不改变原作的"风味",特别不会导致"文化错位".翻译的适度原则,即在"纯语言层面"上要归化,在"文化层面"上则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汉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音韵,形式和意象方面,与英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李白《送友人》的三种译文,可以看出使用归化翻译法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汉诗的意境而使用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保持汉诗原貌。归化与异化在推动汉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在跨文化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关于两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在中西方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介绍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更好地认识到两者其实是翻译中的矛盾统一体,各有其优劣。笔者建议译者在跨文化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翻译内容适时采用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7.
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现今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作为跨文化翻译中的两种策略,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译作会有不同的反响;读者不同,要求不同,偏重的译文也不同.可见,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 :归化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化表达的含义 ,而异化则可丰富归化的表达手段。异化派和归化派看不到这种相互补充的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 ,两派都片面强调各自译法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文化中的互惠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曹庸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对比归化、异化和移植三种翻译策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归化策略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负担,但不利于原文文化内涵的传达;异化策略可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异域色彩,但不利于读者理解原文;移植策略能够同时兼顾原文文化内涵的传达和读者阅读译文的便利.作者还对部分译例进行了重译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均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传统上有两种手法:归化和异化。归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部分译文读者克服了阅读障碍,但同时造成了文化交流的误解和障碍。实际上,文学翻译除了要追求内容之外,还要追求“异国情调”和表现形式的审美价值。文学翻译作品的读者未必是东方文化盲或西方文化盲。译者应该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读者的语言知识、文化积淀、思想感情的倾向性等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有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因此跨文化视角下文学翻译的原则取向应该是异化,而不是归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翻译的根本任务,即传播和交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这两对矛盾缺乏解释力,也无法为译者在翻译技巧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和语用学介入翻译领域,形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和语用翻译观。作为两种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它们虽然提法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一致性:译者可以跳出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束缚,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从异化与归化看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查作为翻译策略的异化与归化这一对概念和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共存”这一假设。对该提法的另外的支持来自笔者的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具体操作一个文学文本的翻译时 ,归化与异化的合作往往是对译文质量最基本的保证。另外 ,翻译过程中对于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采用应视需要而定 ,不可预先设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翻译的方法,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其中归化与异化一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归化与异化是相对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没有绝对的界限.文章通过大量的译例,探讨翻译的跨文化转向,译文的文本类型等因素如何影响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同时指出还存在一种归化与异化的综合体即归异相兼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化与归化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这是由译者的性质和读者的要求决定了的;异化常用做归化的辅助手段。在具体运用中,译者必须讲究分寸,不可走极端。过分的异化与归化,都会给译文带来损害。但是,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译者都应恪守一条原则,用鲁迅的话来说,“一应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都强调译文读者的反应在翻译中的巨大作用.从读者反应角度探究不同译文的翻译效果,研究形式与意义关系处理和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两大问题,可以看出,形式和意义统一以及异化翻译策略在中诗英译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 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 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 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 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 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它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特色.翻译习语一定要注意文化因素,将文化意蕴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楚.习语翻译主要有两大策略,归化和异化.归化以译文为目标,方便读者理解,而异化则从源文出发,尽量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作者认为习语翻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