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代中国水伦理价值观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对立。双方相互驳诘、各执一端,彼此之间的交锋和对立多于交融与认同,这一方面使人们对水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水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又无法在实践层面回应中国水问题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整合水伦理价值观就成为水伦理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然而,在整合价值观研究中,中国学者提出并论证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整合价值论,即"像河流那样思考"的进化价值论、人河互为尺度的水伦理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论都试图融合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观,但由于它们既没有在理论上真正厘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执一端的认识论根源,又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于是,在整合中又形成了新的价值论分歧。这种新的价值分歧使水伦理学的合法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以为,消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质疑,并使水伦理学摆脱价值论困境的路径是:重构并培育"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包含三个理论基点:唯物辩证的本体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论以及"像水一样思考"的方法论。它通过提出并坚持本体论与价值论、整体论与层创进化论、永续发展与有限发展、以人为本与人水和谐的辩证统一,追求人为本即以自然为本、自然为本即是人为本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境界,进而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对立,并成为当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光明日报社、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和浙江农林大学主办,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美丽中国·水生态研究"高峰学术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陈艳华,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浙江省林业厅原厅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楼国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许利群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余谋昌教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闫彦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UFZ)沈百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邱斌教授、井冈山大学姚声正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发此次论坛部分专家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南京市江宁区在大开发进程中,从规划入手,坚持用现代生态思维、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优美和社会进化的协同共进的新模式。基于对江宁区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用全球化定位战略、生态优化和效率超越战略、科教先行、自律民主等思想来指导江宁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影响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不仅影响着伊拉克的未来,而且深刻影响着世界秩序演进的方向,它给国际政治民主化带来了新机遇,也让联合国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伊拉克战争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前需要合纵连横的国际局势,呼唤着新型战略联盟时代的到来,推动大国关系以新的模式朝世界多极化方向迈进。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国际力量的消长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改良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高校在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可采用观念转变“间性化”、师资建设马列化、课型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即“四化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ChatGPT的横空出世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一方面,ChatGPT以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机制等核心技术手段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不同维度的应用价值,即主体维度具有实现教育者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化的价值,客体维度具有为教育对象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的价值,介体维度具有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高质量和教学方式智能化的价值,环体维度具有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优化升级的价值等。另一方面,ChatGPT的介入也使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大德混淆、公德失守、私德有缺等道德问题和伦理风险。其问题治理和风险防范需要坚持以德为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以人为本,明确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立场;坚持以法为界,建立体系化的思想道德保障机制,从而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道德教育深度融合、向善而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出发,提出四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依据和原则: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其中,正确认识自然是前提,合理改造自然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是目的,有效保护自然是条件。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发生特别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需要反思和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人类担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从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的角度究竟如何界定、界定为什么,尚属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看护自然""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观念的探讨,主张以"智爱自然"替代"看护自然"的观念。"智爱自然"的历史逻辑始于人类的诞生、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基本内涵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结合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时代趋势,可以阐发为:以"智"为前提,以"爱"为核心,坚持生态整体思维。它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道德性,倡导人是自然界的智爱者。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拓展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的21世纪初,应用创新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目前呈现出开展体系化、建构性学术研究的要求和趋势.通过"马恩经典文本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与阐释""马恩经典理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蔽与拓新""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追踪研判"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等概念范畴,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不过,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与绿色发展的需要,马恩生态哲学思想亟待加强三方面研究:基于"名实之辨"的概念范畴界定与创新研究;基于"源原之辨"的系统性、贯通性理论研究;基于全球视域的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其加强和拓新的主要路径:一是以"重读马克思"强化文本阐释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体系化研究;三是拓展和深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本土化体系建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