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行土地私有制,文章对台湾省第二次土地改革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不仅不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反而要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龙永图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也是民族尊严问题。”十七大之后中国文化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良机。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也成为了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主流观点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视角,认为要弱化中国地级市地位和功能。与主流观点不同,文章从经济学的视角,认为地级市的经济地位不应该削弱而应该进一步增强,进而将地级市打造成为各省的区域次中心,成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工商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目的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从产业、资金、资源、市场、制度等方面加以引导,促进地级市产业发展,并吸纳足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地级市就业与定居。  相似文献   
4.
在地区间数字经济投资“竞赛”日益激烈,并且增速上形成中西部对东部地区赶超之势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是否可以支撑其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对24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比4种要素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进一步运用4种最重要要素的偏效应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在要素禀赋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同东部地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且大多数城市的重要投入要素已经具备了支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因此,要实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要素禀赋构成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补“短板”政策,又要通过推进数字资源的平衡布局来改变城市之间的数字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以构筑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由于政府偏好与利益集团的存在,产权制度的非中性在社会历史变迁初期往往是一种常态.与新自由主义宣扬"私有产权神话"的永恒作用,认为任何违背私有产权制度必定会损害社会效率、降低经济增长的观点不同,实际上产权制度的非中性在资本不充裕的社会阶段,对国民经济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当社会资本达到相当的规模,从而存在资本过剩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产权中性的内在要求.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文章提出宏观产权制度理论假说,用以分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介入产权的方式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地换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速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是如何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通过"土地换保障"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但符合农民工自身特点,而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可以加速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二是不会给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三是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整合与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地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产要素,其产权制度效率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体现在这种产权制度对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大贡献上。在宏观产权制度视角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地产权制度是极其有效的,是整个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制度性条件。但随着制度边际效率递减,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正面临新一轮调整。本文认为,基于地区资本形成的差异性,农地产权进一步改革应该实行地区差别。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明晰是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前提。我国农地产权最为现实的制度安排是国有永佃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农地农有”方式,农地国有永佃为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通过“限制存量、放开增量”合理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资源集聚能力高低有别,而地区的资源集聚能力又决定性地表现为人口流入与企业入驻规模。因此,从人口流动与企业选址的视角,分析区域人力资本、资源集聚能力与城市蔓延的关系,可以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蔓延现象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一种微观解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与城市蔓延负相关,人力资本越丰裕的地区,城市蔓延指数越低,城市蔓延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人力资本不足造成的。由此,根据人力资本的分布来引导城镇土地、产业与人口扩张,是避免城市蔓延现象实现“产-城”融合的紧凑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工业反哺农业应遵循农村经济发展次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及其政策实施标志着中国“反哺”时代的到来。文章运用剩余理论对工业反哺农业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次序的分析,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合理方式与路径选择。并认为,在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社会保障是比直接补贴更应优先发展的领域,并因此提出将农业直补资金转为农村基础教育基金或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