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系统性思想,是对实践中各个要素、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自觉反映和把握.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实践的诸要素之间要协调发展:实践的各种形式之间要协调发展;实践结果的评价和实践成果的分配也要体现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涵义就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观念或思想",它的本体范畴是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的产生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哲学的起源,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主客对立为基础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和谐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和谐与人性和谐的理论诉求,是在和谐问题的讨论中存在的主要误区.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劳动这一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出发,从现实历史的前提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和谐观.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的存在的自然对象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存在的社会性则是社会的和谐的根据和基础.同时,和谐又具有历史性和辩证性,因为人的存在是历史性的.面对当代普遍的不和谐的世界经验,马克思主义和谐观有可能给我们提供重构和谐社会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方式,由此决定的社会人格和个体人格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而荣辱观的混乱和颠倒又直接根源于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的分离,根源于人格的二重化。因此,只有重建人格的统一性,才能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格二重化的条件下,国家、政党、政府是社会人格的代表,应当扶持贫弱、防止行业和社会分化、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认同和可供依赖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经验是消除人格的二重化,重建人格统一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望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取向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这种倾向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们端正目标、在具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是本文分析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的创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广荣  孙迎辉 《兰州学刊》2008,(Z1):216-217
目前我国高校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他们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内部管理是一个核心方面,文章将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提出让其引入项目负责人制,使其走出困境;在解释项目负责人制的具体概念和特性的同时,提供一套项目负责人制的操作程序供参考,最后将论述高校学生社团引入项目负责人制将可能出现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7.
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使我们在理论研究上面临着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尤其是怎样对待西方现代哲学的问题。我们对西方现代哲学认识的如何,不仅影响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超越,而且关系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能否有一个好的开头。为此,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对待近代哲学的态度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在对待现实问题、哲学体系的开放性上等方面又具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学生“网上一代”的特征日趋突出,目前他们中出现了追逐低级庸俗的网络文化等多种不良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为此,要通过积极开展文明用网的班级文化活动,全面系统地向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来纠正中学生的不良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系统性思想,是对实践中各个要素、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自觉反映和把握。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实践的诸要素之间要协调发展;实践的各种形式之间要协调发展;实践结果的评价和实践成果的分配也要体现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矛盾体系,揭示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矛盾是生产力中的两对基本矛盾,进而认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的主要矛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要素;在社会生产力内部诸矛盾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