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海外传播日渐繁荣,并逐渐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本国与海外共同构建的海外传播机制。日益丰富的海外传播实践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更深刻地置身于民族性与世界性杂糅的文化维度中,造就了海外银幕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元驳杂的文化图景。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海外传播历史,观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路径,并研究在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语境中,海外银幕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文本的话语构成和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2.
性别虽然只有简单的男女之分,但其内涵却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我们把性别分为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两种。自然性别(sex)也称为生理性别,不言而喻,它是指人出生时所具有的生理性征属性,是生物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政策与农民的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城市化实践过程的重要主体。在城市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应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尊重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防止仅仅把失地农民看作是政策的被动受众的倾向,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调农民的主体性,对于城市化政策不仅必要而且具有重要性。发挥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应体现在政策的起点、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政策的评估等各环节上。在政策实践中,可通过尊重农民的知情权、提高其政策参与度、改进农民与外界的沟通、保持政策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等环节,来培育保障和促进农民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电影谱系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历经沉浮、意义丰富的一个门类。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题材电影的产业与文化几经变革。它们在银幕上绘制着不同时代的样貌;同时,其在生产、传播和批评等层面所呈现的话语和显示的特征,亦成为反观时代中国的一种角度。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考察影像与时代的互动关系,探索光影世界背后的时代话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