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近年来文艺理论界讨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问题,虽观点繁多,但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坚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力求对这一传统观点作更合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二是强调作家的主体性,从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去回答文学的本质;三是将反映论和主体性结合起来,从两者的统一中回答文学的本质;四是运用文学本体论观点,从文学作品自身的构成因素去考察文学的本  相似文献   
2.
长时期来,人们习惯于用某一固定甚至刻板的尺度去评判艺术作品的真实或不真实,于是,常常把某些具有某种程度真实性的作品拒之于艺术真实的门外,甚而至于从政治思想上给作品宣判“死刑”。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也并未绝迹。例如,当人们用是否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来衡量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时,就自然得出结论:鲁迅的《一件小事》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而胡适的《人力车夫》没有艺术真实。更为甚者,由于人们对什么是生活的本质的理解的灵活性,常常误把本是反映了生活本质的作品看作不  相似文献   
3.
为革命的功利主义一辩 李敬敏(中文系教授) 前几年有人对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所倡导的革命功利主义极力指责和非难,认为“片面和狭隘”。对此、应该为之一辩。 的确,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是毫不讳言地提倡革命的功利主义的。他说:“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论是包括审美理想值、审美情感值、审美娱乐值以及文学作品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所带有的商品的某些价值属性的一个完备系统。这是对文学价值的多侧面、多层大的完整描述;有助于避免按认识、教有、审美娱乐的传统观点阐释文学功能所带来的理论混乱,有助于对社会主义文学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从而促进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拙文《“禁区”辩证解》,旨在说明文学创作决不是一件随意性的工作,它要受作家世界观的制约,受社会效果的检验。我原以为这一点在我的文章中是说清楚了的。现在读了游藜同志的大作《不要让作家作茧自缚》,我才感到还有再说一下的必要。 问题还得从我写那篇短文的动机说起。 粉碎“四人帮”以来,由于作家们挣脱了枷锁,创作上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崭新局面,无论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题材无禁区”,已经得到了相应的体现。但是,无庸讳言,在创作上,确实也有少数作家的个别作品存在  相似文献   
6.
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和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的时间尽管相距八百余年,然而它们各自在西方和东方文论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则早为世人公认。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我国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高成就,他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至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