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的蜂巢却如同一个装有“空调”的房间,尤其在其繁殖后代的时候,蜂巢内更是基本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这一“空调”的奥秘。 德国动物学家布约克介绍说,观察发现,35—36℃是最适宜蜂卵孵化的温度。蜜蜂由于其自身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因而难以达到。为此,工蜂承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中叶,西蒙古和硕特部,由其首领固始汗率领南下肯海,进兵西藏,用武力统一了青藏高原,占据了整个卫藏地区,并在西藏建立起和硕特蒙古族汗王的统治。对这次和硕特蒙古南下事件的原因,史学界比较普遍地认为:和硕特蒙古是为了摆脱准噶尔部蒙古的排斥和压迫所致。近年来通过各地挖掘整理出的许多新史料证实,此次事件不仅有它本身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和当时西藏佛教格鲁派为翦除敌对势力,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政治邀请是密切相关的。笔者就以和硕特部南迁青海及其与格鲁派的关系略谈浅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4.
藏族天文历法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悠久的藏族历史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就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以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为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藏族的天文历法在祖国丰富多采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藏族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经验总结,是古代藏族天文工作者经过辛勤劳动,在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宝贵结晶。千百年来,对于藏族地区农牧业的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聚醚多元醇PTMG、聚酯多元醇PPG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以水做发泡剂,采用两步法制作一种新型聚氨酯半硬泡。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预聚体进行发泡,将得到的半硬泡进行ATR红外、DSC、TGA等分析,并通过测试邵氏硬度和密度表征其物理性能,表明所得的半硬泡符合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6.
居住在青海以及整个青藏高原的蒙古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落迁入的。青海蒙古族,据一九八二年普查,人口五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小聚居、大散居于省内各州县,形成同其他兄弟民族杂居相处的局面。目前主要聚居区有:海西州的都兰、乌兰、德令哈、格尔木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祁连等县的一些地方;散居区有西宁、果洛州、玉树州、海南州及东部农业区各县。大多数蒙古族居于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少数居于半农半牧区或零散居于东部农业区,从事农牧兼营或纯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石刻作为藏族石刻艺术的一种,既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备忠实史诗描述的特点。在格萨尔文化中,特别是对塑造和传播史诗英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独特的格萨尔石刻艺术进行解读,探究格萨尔石刻艺术的起源、石刻艺术在《格萨尔王传》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公元1989年元月29日早晨,天空中日色曛曛,大地上寒风萧萧,这时,一条撕心裂肺的噩耗,骤然从天而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藏族人民的优秀代表和杰出的宗教领袖、中华民族的精英,我们最最敬爱的班禅付委员长与世长辞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使雪山巍巍颤抖,使草原呜呜哀泣,从喜玛拉雅山到东海之滨,亿万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人们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不分信仰,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空前隆重的悼念活动。这是因为在这世界屋脊上倒下了一座擎天的栋梁;这是因为在茫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青海蒙古族婚姻家庭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青海蒙古族家庭婚姻价值观进行的调查分析,旨在使人们了解蒙古族家庭婚姻价值观变化的轨迹及影响价值观变化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举世文明的拉卜楞寺,自藏历第十二绕迥金虎年(公元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建立以来的两个多世纪中,对安多地区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颇为深刻的影响。在历辈寺主嘉木样活佛的励精图治和指臂之助的心腹弟子们的忠诚协理下,逐渐成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业已形成闻思、上下续部、时轮、医药和喜金刚六大学院。由于修习次第完整、修行仪规严谨,故高僧活佛层出不穷,格西学者遍及藏蒙。除精持戒律、深通内典的寺主上师嘉木样外,尚有“四大赛赤、八大堪布、掌宝伞者一百八十、格西学者五百、明解兼备的僧众四千”等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