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即将到期.中央又提出在原有耕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尽可能大的产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随机抽选了黄浦村五组对其1996、1997年的土地承包进行了调查.该组总农户44户,总人口117人,总劳力68个.总耕地356.54亩,其中承包耕地288.42亩。现在主要问题:一是种田劳力正在逐渐减少,外出经商、打工者增多。44户中从事种田的劳力为ti4人.占总劳力64.7%.所占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四个方面叙述了杨树达先生的学术成就。对杨氏的重要著作《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汉书窥管》、《淮南子证闻》等作了简单的评介,大体上展示了一代鸿儒为我国传统学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反切、四声与韵书的产生杨荣祥汉语音韵学作为中国的一门传统学问,其正式形成是从六朝时期韵书的出现开始的。韵书的出现,使得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问──小学一分为三而成为三个分支学科,即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为什么六朝时期会出现韵书呢?韵书的产生与反切...  相似文献   
4.
一这里要讨论的“自”,只限于在语义上与“自己”有关者,介词“自”,连词“自”不在讨论之列。《马氏文通》有三处谈到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自”。卷二代字章“重指代字”一节说:“‘身’‘亲’‘自’‘己’四字,皆重指代字,人己通称,而‘身’‘亲’二字必居主次。”“‘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于宾之者,宾于介字者亦先焉。”“互指代字”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元素的主要来源。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强、和谐诚信等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形成民族文化共识,它必定带来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语副词简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对近代汉语的几部重要白话文献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近代汉语副词的基本面貌,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述了近代汉语副词的基本特征:1.从共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具有不同时间层次的词汇系统;2.从历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类;3.它的共时状态和历时演变都是与整个汉语的历史演变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的魏晋传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把古音学引向真正的科学道路的奠基作,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影响着整个清代的古音研究。这部巨著采用归纳上古韵文用字、分析汉字谐声偏旁、考察异文假借、离析唐韵的科学方法,将古韵分为十部,为后人研究、认识上古韵部开辟了成功之路。但筚路蓝缕,瑕疵多有,其后古音学家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江有诰、王念孙、章炳麟、黄佩、王力等人都对顾氏的不足提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对新时期中华文化社会生态创构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它系统地规划了当今中华文化社会生态的价值取向、主导内容、动力源泉、生态结构、阶段目标、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内容,给中华文化输入了全新的、持续的发动力。  相似文献   
10.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