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宗教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是研究各种宗教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其实各种宗教往往兼具"出世"与"入世"的特征.只不过道教更着眼于现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基督教则更着眼于来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关联.宗教的终极关切只有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才可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道教生命观与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主张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去把握自我生死,从而实现得道成仙、长生久视的宗教理想.其生命观充分注意到了生命的存续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养生主张与修炼实践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位于名山胜境,反映了道教对于生存环境的重视以及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维持着整个世界的和谐。成书于我国东汉的《太平经》,是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太平经》所言“生—美”、“寿—美”,还是“与道合一”的“道—美”最高境界,都无不蕴涵着“和谐—美”的思想。和谐是一种美的状态,一种美的境界,一种审美标准。在《太平经》中具体表现为自然和谐美、人与自然和谐美、人与人和谐美和自我身心和谐美。  相似文献   
4.
对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道教对"长生久视"的努力,基督教对"永生"的追求,既是人类对生命永恒的无限向往,也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道教是世界上少有的重视人的现实生命的宗教,道教对生命价值的神圣化,虽表现为神学的描述,但重视生命,特别是现实生命的价值,无疑是符合现代人理想的.道教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是"重人贵生"、"我命在我";基督教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是"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道教 ,还是基督教 ,都认为人和万物有共同的本原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于是形成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其原因在于人为 ;追求“合一”的和谐境界是道教与基督教的理想目标 ;道教重视生态平衡 ,基督教也认为 ,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 ,所有生命物种都是“各从其类”的。  相似文献   
6.
以文化提升餐饮经营的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悠久的餐饮文化史。餐饮文化是餐饮产品的核心,是餐饮企业竞争的手段,是形成特色餐饮的重 要途径,是提高餐厅档次、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是餐饮促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的竞争到一定程度也是 文化的竞争,文化竞争呼唤文化创新。经营者通过细微精心的文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客人的文化及审美 需求,而且给餐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地提升餐饮业的品位。  相似文献   
7.
《舆地纪胜》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为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源信息。本文从名胜古迹、自然景观、民情风俗、土特产品等方面论述了《舆地纪胜》在开发三峡旅游资源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基督教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它们对和平的关注却是一致的.其和平观念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仅表示国家、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还表示人与神、与他人、与内心以及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某种理想状态;包括反对战争,敬重生命,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主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道教主张取法自然以致和平,社会的太平以天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基督教认为和平是上帝的旨意,主张以爱和正义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9.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是有悠久历史、具有基督教背景、致力于推动志愿者运动的社会服务团体。自1996年承接政府委托管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以来,在开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其明确的组织定位、不断创新的社区服务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规范的管理、重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路径,也为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世纪早、中期的西欧(公元5~15世纪)“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中世纪中期西欧大学的兴起既是西欧社会开始走向繁荣昌盛在文化上的初步表现,同时也是中世纪基督教会达到繁荣和鼎盛之际的产物。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