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生六记》被发现并受到学人的研究,迄今已过百年。百年来,《浮生六记》的研究虽然走过了曲折的路程,但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即是对《浮生六记》百年研究历程的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中有不少文字是反驳大陆学者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的,可谓“挑战典范红学”,尤其是“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一节从多方面对俞平伯《红楼梦辨》的论点进行逐条反驳,以证成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的观点,同时对周汝昌及其《红楼梦新证》做了批评大于肯定的评价.林语堂之反驳俞平伯、周汝昌,议论不够平允,词气不够谦和.作为一家之言,林语堂的红学观点瑕瑜互见,某些论点还可进一步商榷、辩论,但不害其在红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戚蓼生《石头记序》笺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05,20(6):166-170
文章对戚蓼生《石头记序》作了详细笺释,对红学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张《红楼梦》是“反清复明”之作的潘重规先生堪称台湾红坛上的一大家,他的《民族血泪铸成的红楼梦》一文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李辰冬先生的《与潘重规先生谈红楼梦》一文比较全面而中肯地从十二个方面“疑问”潘重规的观点,廓清了不少迷雾,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这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也是比较重要的学术事件,值得读解.  相似文献   
5.
穷而不达、潦倒落魂、志向难伸、愤懑■傺的共同人生境遇,促使屈原、曹雪芹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奇诗、奇书。不仅屈原光照千古的人格力量感召着曹雪芹,而且屈原赋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红楼梦》。本文从奇幻的风格,讽兼比兴的象征艺术、《芙蓉女儿诔》的创意和表现手法、环境描写、史湘芸的名字、黛玉的第三首题帕绝句方面,探讨了《红梦楼》与屈原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尺牍的一个组成部分,家书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名篇问世,令人美不胜收。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书说类”云:“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 ?》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其实,《君 ?》篇是周公对召公的一种告语,即告诫之辞,实难说是书信。刘勰认为书信之体始于春秋战国:“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①刘勰着眼于书牍的社会功能与当时时代需要的密切关系,颇具眼光。因为春秋时代,列国之间外交往来频仍,聘问…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一诗,以其较为进步的思想内容和甚为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历代广大读者的喜爱。自宋以降,这首七言绝句几乎被一切唐诗选本所选入,为历代鉴赏家、评论家所津津乐道。全诗是这样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似文献   
8.
乾隆五十年(1785)以前,《红楼梦》尚流传不广;乾隆五十年以后,《红楼梦》始流传开来;而《红楼梦》风靡一时、形成“闲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风尚、真正成为一门专门学问——“红学”的时期,已经到了程甲本刊行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程乙本问世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后。在程甲本问世前两年即乾隆五十四年,一位理应在“红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多年来却不大为人注意的重要人物诞生于江南,此人就是黄金台。  相似文献   
9.
红学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谈而不休、看来还将继续谈论下去的问题,也是一个“谈何容易”的大问题。进一步发展红学的关键问题是学人要脚踏实地,要潜心为学,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而了解研究现状、继承已有成果、提出有根有据的新见以促进红学研究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