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诉的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标的是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内容与诉讼请求形式的统一。诉是由诉讼主体、诉讼标的和事实理由三个要素构成的特定程序。诉的变更是指诉的要素的变化 ,可分为诉在量上的变更和诉在质上的变更 ,诉在质上的变更又可分为诉的追加变更和诉的替换变更。对诉的变更应加以限制 ,对诉在质上的变更的限制要严于诉在量上的变更  相似文献   
2.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案件范围应为动产物权案件、合同案件和侵权案件。在我国对于明示与默示的协议管辖都予以承认。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范围应该包括国内法院或外国法院,而且选择管辖法院应该不仅仅限于与案件有关联的国家的法院。管辖协议效力的准据法应为法院地法。管辖协议并不排除其他国家法院对保全措施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3.
王国征 《天府新论》2007,(Z1):83-84
内部评级法的目标是提高监管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其在处理信用风险方面的两个基本思想是,在资产组合层面处理信用风险和运用VaR确定监管资本要求。内部评级法所传达和强调的理念是,银行不是规模越大越好,银行的竞争实力更主要体现在其风险管理能力上。因此,我国中小银行应当改变目前以规模扩张为先的发展观念,努力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影响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针对我国原来民事审判、经济审判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新情况,在修改试行的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的情况远远不符合法治原则的要求,违反《民事诉讼法》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可以说,从诉讼的开始到法院判决再到判决的执行,整个过程都存在违反《民事诉讼法》的问题。1.“起诉难”问题。国家法律的存在,不允许民事冲突的当事人“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5.
6.
2009年《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后,共同危险行为、医疗侵权、物件侵权3种情形是否适用证明责任倒置?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证明责任对象单一因果关系,属于减轻或免除其责任事由,因此,共同危险行为中不存在适用证明责任倒置问题。医疗侵权纠纷中,不能笼统地说《侵权责任法》第58条属于对医方过错的证明责任倒置,但《民事证据规定》第4条关于医疗侵权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的规定仍应适用。建筑物等设施倒塌、妨碍通行物、地下设施的物件侵权责任不适用证明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7.
论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人民检察院应对民事诉讼进行全面法律监督,而不是仅仅监督人民法院的判决行为和裁定行为,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和法院的其他行为,也应纳入检察监督的范围。就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来看,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包括: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参与民事诉讼、抗诉( 包括审判监督程序上的抗诉和上诉程序上的抗诉) 。  相似文献   
8.
对案外人以房抵债权利能否排除执行问题,实践中存在不能排除、能够排除、视情况而定三种做法。三种做法分别存在忽视执行程序影响权利效力、未区分抵债权利与买方权利差异、抵债权利效力认定混乱的问题。综合考虑抵债权利目的、权利效力可突破债权平等原则以及维护既存法律关系稳定等因素,抵债权利应具有排除执行效力。抵债权利具有排除执行效力的条件包括,抵债合同签订于债务履行期届满后、折抵金额体现等价交换原则、已合法占有房屋。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诸说中,罗森贝克的规范说对我国影响最大,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对其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认为规范说属于概念法学,应从我国目前法治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认识规范说对我国实现民事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克服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量的民法材料和国际私法材料 ,对我国法学界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关系为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认为应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分析具体的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关系 ,以便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充分发挥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各自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