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艺术哲学分别从艺术本体以及艺术创造主体的角度,分析了艺术与自由以及天才与自由的关系.艺术与天才的自由本质在于其判然有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也完全不同于人类其他缺乏独创性、或基于利害关系考虑的活动.因此,康德艺术哲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艺术与天才的自由本质来彰显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神话的崇高原型中,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人作为主体已初步意识到同客体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人意识到自然的异己性,认识到后者对自己的威胁,二者力量对比的悬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求助神以超越自己的渺小,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就形成了原始崇高.崇高原型的实质就是人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因此,原始崇高并不是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而只是想象状态中崇高主体人对崇高客体自然精神上的超越。神话中的崇高原型演变为近代崇高.近代崇高是在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的力量,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附而成为了后者的主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确证了自己本质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不仅是精神力量方面的,而且是物质力量方面的,并且精神力量的崇高是通过对自身实践力量的自信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稻作文化与梯田景观生态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作文化塑造了独特的梯田景观,本文以龙脊梯田为例,从生态的视角探析稻作文化与梯田景观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稻作活动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再造了真善美相统一的梯田人文自然景观,形成具有高度鉴赏价值的景观生态艺术;稻作文化衍生出与梯田生态环境相契合的人文景观,主要表现为别具一格的干栏建筑以及民俗节庆活动。另一方面,传统稻作文化的式微和梯田景观的观光产业化,引发梯田生态承载力的压力以及生态异变,由此埋下的生态隐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因为提出"回归自然"、"天才"等观点,卢梭与康德长期被奉为浪漫主义的鼻祖.但实际上,这是对他们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式的误读.与浪漫主义相对,卢梭的非浪漫主义和康德的反浪漫主义本质上都属于启蒙主义.尽管卢梭与康德的思想被误解为浪漫主义,却从反向推动了浪漫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蛙崇拜和蛇一龙母崇拜为代表的水神崇拜文化。水神崇拜文化根源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蛙崇拜根源于稻作生产的自然生态以及族群繁衍的社会生态;蛇一龙母崇拜根源于“水事”生态以及族群认同的社会生态。西江流域的水神崇拜文化孕育于西江流域以水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以形象的方式见微知著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联,是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神话中的和谐原型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浑然一体的原始和谐关系。神话中的和谐原型演变为古代和谐,即和谐由神话中最初的物我不分的混沌和谐,发展到人有意识地顺应于自然的和谐,再发展到人在主体意识上建立起同自然的能动和谐,从而奠定了古代和谐的格局。在此格局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受到很大的局限,基本上是遵循自然本身的规律即按照自然本身的尺度来进行实践活动的。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相容性始终大于对立、分裂性。  相似文献   
7.
8.
黑格尔悲剧美学理论的合理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贯穿于黑格尔关于悲剧根源、悲剧发展、悲剧结局的悲剧美学理论的始终,是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本质理论的具体化与特殊化。  相似文献   
9.
10.
康德的审美自然观,将自然作为审美的基本对象与核心。康德通过将自然作为鉴赏对象,解决了存在于自然与自由之间的二律背反。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人只有从合目的性尤其是道德合目的性的角度看待自然,才能成为自然的终极目的;只有在同自然非功利的和谐关系中,人的自由才能得以感性显现。康德道德哲学的自由命题正是通过对自然的审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