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其开放性,但意义的开放有个度。拟从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的角度对文本意义开放的度进行分析。指出文本开放度受视域融合度的影响,更因文本类型、历史阶段、文化领域及读者自身的不同而不同。而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因此文本开放度对翻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把握好文本意义开放的度,才能产生有效的理解,才能产生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明末清初为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一时期翻译高潮的成因分析,得出了意识形态的操纵作用贯穿整个翻译活动始终的结论。意识形态不仅影响译者的翻译动机、译本的选择,而且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4.
选取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摘要翻译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手段,辅以英语硕士研究生数据分析,通过对其译文文体一致性、字数、翻译用时、准确率、术语翻译、长句处理、翻译的困难度、英语学习程度的系统分析,了解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现状,深入探讨造成其翻译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提高科技英语翻译能力的建议与措施,为我国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翻译领域语言层面研究与文化层面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领域里,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各有自身的研究范围、方式和目的,分属一个研究对象的两个不同层面,两者可以共存。语言研究关注"怎么译",属于应用翻译学,其价值在于前瞻性和规定性,在于对实践的一定指导作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机器翻译。文化研究关注"为什么译",其理论价值在于后顾性、描写性和解释性,在于对翻译现象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于为社会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等提供理论基础。文化研究将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翻译研究不应该,也不会回到以语言转换为全部内容或"本体"的老路上去。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翻译活动通常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政治环境中进行.翻译主体的行为受其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影响必然带有一定的政治性,以严译<社会通铨>为个案,具体分析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的政治性及译著对目的语社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单位的描写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定性到描写性是翻译研究思路发生的从"怎么译"到"为什么译"的重大转折,翻译学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描写的角度研究翻译单位是构建解释性翻译理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研究或确立翻译单位,这件事情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重构现实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做出的决策和选择,并进而认识制约译者选择和决策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者、译者、读者之间因社会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分歧与冲突不是科学的真假判断能解决的.这其实是主体间文化价值判断、道德与伦理的规范问题.基于翻译主体间性,论述了尊重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对待文化他者的正确伦理态度,并回答了为建立主体间正常的伦理关系.译者应有何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