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清朝末年,浙江海盗丛生。台州海盗黄金满的崛起是当时人地矛盾、社会风气、自然灾害、沉重赋税和官吏腐败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黄金满临海劫狱后,朝廷开始大军围剿,想从源头上根治海盗问题。鉴于无法革除厘税以及地方政府的剿匪不力,再加上内忧外患的云集,权衡之下,清政府允许浙江巡抚刘秉璋招抚黄金满,并将其调离浙江。清政府对黄金满的处置,虽给当时走投无路的海盗一条出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海盗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托行业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引入信托公司的效率评价,并构建了基于DEA的信托公司效率评价模型。根据《中国证券报》公开披露的2007年度各家信托公司的年报主要数据,对信托公司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据此计算出48家信托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找出了其中效率最高的7家信托公司,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EA在信托行业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准确度,为信托公司的业绩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自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进行写作,协奏曲《黄河》不论在任何时期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作品分析、演奏技巧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在本文的探究中融入了我个人的视角和想象思维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是由作曲家王建中根据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其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乐曲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将旋律与钢琴的音色完美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本文介绍了乐曲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及其演奏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技术,是崭新的公司理财模式。运用它可以解决我国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高、流动性差、运作效率低等问题。但具体采用哪种模式来实现之,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我国信托市场的融资功能、信托产品的收益优势和实施证券法以来的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资产证券化信托运作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是可行、有效的,并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波兰杰出的音乐家肖邦在他一生中写了很多种体裁的钢琴作品,钢琴叙事曲这种体裁是他的开创。该曲是他四首钢琴叙事曲中的第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在所有器乐作品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作品。这首作品体现了肖邦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对祖国命运的重视。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演奏分析这几个角度对这个作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洋渔业行帮的出现是渔业生产发展和竞争激烈的表现。与船帮、盐帮相类似,渔帮内部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渔帮的地域分布与渔业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为了适应渔业发展,渔帮逐渐突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向渔业公所转变。以渔业公所为纽带,政府加强了对渔业行帮的控制,而渔帮的利益诉求也通过渔业公所向政府转达,并获得认可。随着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渔帮的历史使命最终被现代化渔业公司和渔会所代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区域地理位置的因素是其行帮组织演进的主要原因,而政府规范则为行帮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和民法的关系——以宪法特质的三重性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宪法和民法的关系问题,目前学界虽有多次讨论,但仍欠成熟。不光理论上仍未能全面澄清这一关系,并且还进而导致对相关法律实践的误导。因此,继续讨论这一问题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对宪法特质三重性:基础规范、授权性规范和限制性规范的阐明,从而推论出宪法在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母法的宪法、作为公法的宪法、作为社会法—私法的宪法以及作为元部门法的宪法。并借此原理揭示了宪法和民法之间层次丰富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时期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其中《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他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具有革命性。本文以《悲怆奏鸣曲》作者的创作背景为起点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音乐情绪来演奏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