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现代劳务市场中一种典型的临时用工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从立法限制到放松管制再到立法调整的转型。《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特别是共享经济下企业用工出现一些新问题,导致实践中名为派遣实质却为直接雇佣,或者名义上不是派遣但事实又属于派遣的用工混乱更为凸现。通过分析当前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行政规制的疏漏、司法救济的困境,我们认为对劳务派遣的实质判定的标准主要在于雇佣和使用是否真正相分离,应当将“雇佣与使用相分离”这一标准贯穿立法、行政以及司法整个过程,实现对弱势劳动者在实质法律关系下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军  成金华  白永亮 《管理学报》2008,5(4):549-554
在揭示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2005年间中国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状况具有相似的波动性协同变化趋势,环境质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公众健康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化";加强能源消费的健康风险识别,全面实施污染物综合消减;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能源消费环境成本内部化仍然是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中国环境质量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资源产权结构安排是影响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与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变量,不同产权结构安排的激励与约束功能存在较大差异。社会转型期,现行环境资源产权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存在制度软约束。在经济与政治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竞争导致了区域环境质量下降。为此,规范地方政府竞争、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需要建立多层次、复合式的环境资源产权结构;明晰多元环境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边界;公平调整产权主体的收益权与分配关系;完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严格保护环境资源产权。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的综合互动关系,对借助两业互动逻辑来精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进而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纳入两业空间不匹配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研究框架进行完善,从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出发对两业互动关系进行重新审视。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事实,且不匹配程度正逐渐加剧。第二,产业维度联系空间内,两业空间不匹配事实会制约两业有效互动。第三,将产业维度联系空间拓展为复杂网络联系空间时,两业互动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的溢出效应,且外溢效应明显大于本地效应。第四,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内,两业互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了显著溢出效应。第五,对比发现,复杂网络联系空间还能通过弱化两业空间不匹配对两业互动的负向影响,间接促进两业互动有效产生。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以数字化赋能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招才引智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扩张、以优化两业空间布局推进生产要素跨部门有序流动是助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有效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水政策的整体性制度构架:新加坡水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政策创新是世界各国不断地探索高效水管理方式的共同追求,对完善水管理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水政策的国际比较,从不同的视角对水政策进行了全面诠释。进而系统地深入探寻影响水政策设计、实施与评估过程的共同的规律性因素。从政治、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水政策的整体性制度构架。以新加坡为例,在整体性制度构架下深入分析了新加坡水政策的实质性的政策内容和宏观的政策过程,总结了新加坡水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水政策实践及问题,提出了对我国水政策的启示,为理解和优化我国水政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6.
白永亮 《劳动世界》2016,(25):60-60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产能冗余行业的调整,裁减人员成为诸多企业直接面临的问题。在纷纷扰扰的所谓“企业裁员”报道中,我们能看到企业实际做法上的区别。许多民企采取的是无期限放无薪长假,迫使员工苦于生计自动辞职,以避免主动裁员经济补偿成本。而不少国企从维持企业内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给职工多种选择,比如拿经济补偿金离职,或者待岗、内退、转岗就业等,统一冠之为“裁员”是不客观的。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对于法律上真正意义的“裁员”,对于企业主动对冗余职工的安置,应当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8.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性,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EKC理论,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1995—2010年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趋势,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三个方面分析并解释了环境污染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揭示了省际之间的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和环保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讨论了财政政策支持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基于信息不对称,构建政府部门与环保企业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得出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并分析偏离分离均衡条件时,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的两种不同效果;找出影响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效果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功能联系网络的空间外部性对解释区际互联互助、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产业联系下的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及其协调发展空间效应:首先,根据城市产业分类及功能特性构建了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其次,基于产业联系角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算城市功能网络联系强度,并借助重尾分级法确定网络层级结构;再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空间分布结构、网络密度效率和网络边界效应三个层面剖析各类功能网络结构特征;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城市功能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全域内各类城市功能网络结构形态存在差异,流通和公共服务功能网络呈跳跃式交织联结分布,其余三类功能网络均呈“东密西疏”梯度化递减的网状分布;全域内各类功能联系网络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性,上游以成渝双核引擎式联动发展,中游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轮轴辐射结构,下游呈“一核多中心式”扁平化结构;城市综合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空间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联系的分功能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生产功能溢出效应最大,流通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