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世界石油工业的一体化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抉择李生有,覃家君,成金华,曹移林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曾带着典型计划经济特征的我国石油工业,正面临着重组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的艰巨任务,为此,需要作出的重要抉择之一,就是要使我国的石油工业朝着上下游一...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规划是保证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介绍了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钢铁企业规模效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钢铁企业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四大钢铁企业(宝钢、唐铜、鞍钢、武钢)的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企业规模与效益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除宝钢以外,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我国表现得并不明显.必须从市场竞争机制的导入、制度的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的完善三方面达到规模与效益正向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80-2004年中国能源消耗(生活消耗除外)出现了较大波动,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能源消耗的减物质化过程。结果表明,1980-2004年累计节能量为80790万吨标准煤,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1980-2001年中国能源消耗减物质化处于波动之中,节能缺口幅度大致在1.0之内频繁波动(绝对值),2001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耗减物质化出现了剧变,节能缺口急剧下降,实际节能率远远低于潜在节能率,能源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国和俄罗斯非再生能源供给安全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体的非再生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生产能力、储量条件、进口水平和消费状况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采集200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中国、美国与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非再生能源安全状况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三个国家中,非再生能源供给安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美国,中国最低。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本及其定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本概念的引入使经济学的研究增加了生态学的思想,自然资本的经济隐喻强调了自然的主动性观点。本文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建立了自然资本定价基本框架,依靠一些简化假设,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帐户直接加以估计。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对既有改革思路的评价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其风险程度的严重性和相关利益群体(农民)问题的敏感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最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始于1996年,概括地讲,大致经历了行社脱钩、规范化改革、设立市(地)或省级联合社、实行省级统一法人以及目前正在试点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等5个主要阶段。顺着这一改革脉络,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种以合作制为导向的改革思路。可以说,合作制既是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前提,也是归宿。由于农村信用社最初是按照合作制原则设计的,因此,完善合作制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其必然逻辑的。客观地讲,这些改革尝试在短期内对于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性、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增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这些着眼于机构调整的改革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触及到其核心问题,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改革的不彻底性或者说半途而废,如巨额的行社资产遗留问题、对农村信用社的局部规范等,都是改革不彻底性的  相似文献   
8.
选取实际建筑,首次有效地将居民建筑能源消费模型和DOE(Design of Experiment)实验设计法相结合,从微观层面对不同居民家庭住宅能耗进行多次模拟,分析不同居民家庭的人均能耗差异及导致差异的关键能源消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消费行为会造成人均能耗的巨大差异,居住在同一建筑情况下,65岁独居退休夫妇的人均能耗是35~64岁之间并且有2名未成年人生活的工薪家庭的1.65倍,是25~34岁并且没有未成年人的工薪家庭的1.23倍。造成此差异的各个能源消费行为中,家庭成员数目对于居民人均能耗影响程度最大,其次分别为地理位置、居民年龄、空调最低温度设定及建筑空调覆盖面积。因此,合理引导并控制居民能源消费,政府需要在重点关注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性的同时,积极从居民家庭模式、居民年龄结构层面进行宏观引导,并且大力倡导居民在满足舒适度情况下合理控制住宅制冷温度及住宅空调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军  成金华  白永亮 《管理学报》2008,5(4):549-554
在揭示中国能源消费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990~2005年间中国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状况具有相似的波动性协同变化趋势,环境质量及其构成要素对公众健康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化";加强能源消费的健康风险识别,全面实施污染物综合消减;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能源消费环境成本内部化仍然是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中国环境质量与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驱动投资与消费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年份的数据资料和1990、2000年的横断面资料,对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投资效应和消费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认为,相对于消费效应而言,中国城市化首先是一种投资效应,由此对高投资、低消费形成了推波助澜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