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1982—2010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测算我国能源缺口量,建立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率与国内一次性消耗能源价格波动率之间的VAR模型。研究表明:中国一次性能源缺口逐年增大,能源对外依存度加深;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能源价格具有显著影响,对中国CPI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认为可以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区域能源效率差异调整以及能源内部替代的方式实现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张,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显著,减物质化发展可操作性强,因而成为湖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分析了1980—2009年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可以改变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的趋势,并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经济减物质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不断挖掘减物质化的宏观潜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节能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论述了我国产业结构与产业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1980-2005年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产业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1985-2001年间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0.32~0.63之间,从2002年开始反弹,数值大于1,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其平均数值要高于第二产业;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努力降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重点行业的能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货币缺口是现实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之间的差异程度,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角度看,它对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保持汇率稳定,都具有重要参照意义.本文采用均衡产出决定法、周期趋势消除法和货币供给增长率推算法分别测算1978-2004年我国的货币缺口,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27年中,货币缺口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特征;(2)1994年以后货币缺口的波动幅度变窄,表明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逐步提高;(3)货币缺口对经济周期的峰值具有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2002、2005和2007年京、津、沪、渝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减物质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并有利于实现"减物质化",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使城市经济对物质资源形成高度依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有助于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实现"减物质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家和省域层面研究低碳问题,相关分析比较宏观,难以发现具体市域经济实体内部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具体市域,研究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状况可以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应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武汉市1996-2008年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同时分析了武汉市能源消耗现状及引致因素。结果发现1996-2008年期间脱钩值的剧烈波动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耗的波动;武汉市能源消耗的引致因素具体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提出了武汉市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强脱钩的政策建议: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实现清洁生产;合理规划武汉市人口数量,加快改进武汉市交通现状,实现城市生活低碳化;加强武汉市绿化带的建设,增加碳汇。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30%.然而,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满足加工贸易业规模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而逐年加大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其损失也是惊人的.为此,文章拟从能源安全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证分析:1980--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公式计算了1980—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并通过协整检验,分析了1980--2005年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对中美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波动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中国出口,但也会减少中国从美国的进口。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波动,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需要认真研究。为此,利用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国有经济比重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国有经济比重的下降,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因此,欲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必须遏制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生产函数理论的Solow余值法给出了技术进步节能率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技术进步节能率的测算和对比分析,说明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后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能源技术进步的演化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Laspeyres指数及其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完善、合理的完全分解模型,基于完全分解模型,运用1980~2008年分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相关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并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变动及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节能量和节能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趋势和制定相关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纵向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34%最高升至2008年的53%,目前仍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从横向看,2011年关国储蓄率是15.8%,日本是21.7%,欧盟27国是20.3%,印度是32%,巴西是17.2%,新加坡是51.5%,中国是50.3%。除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我国之所以保持如此高的储蓄率,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2)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3)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推高了储蓄率;(4)政府和国有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且两级政府大量参与投资活动。最后指出从民族文化传统角度解释我国储蓄率偏高说服力不足,并分析了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有外保温和内保温,外保温优势明显。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相辅相成,所以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真正地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源与环境危机冲击下,美国能源法开始强调节能与环境保护,确立了能源需求方管理这一新兴能源效率管理制度。强制性节能义务、综合资源规则与政府经济激励是需求方管理的三大要素。在美国能源市场化背景下,需求方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美国能源需求方管理对我国完善相应的能源效率法律政策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可耗竭能源存量有限和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对能源节约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使得各国均将能源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研究了提高电力能效和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究了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以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根据。  相似文献   

17.
以办公楼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结合组织氛围文献, 构建了员工节能行为模型。提出了组织节能氛围的概念, 研究它影响员工节能行为的作用机理。利用调查问卷, 在北京地区, 从办公楼知识型员工收集数据, 采取偏最小二乘路径建模方法分析数据, 验证研究模型。结果表明:积极的节能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员工节能行为意愿具有促进作用;组织节能氛围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组织节能氛围和主观规范对员工节能行为意愿没有直接作用, 他们通过影响节能态度间接影响员工节能行为意愿。根据这些结果, 公司可以通过营造良好节能氛围, 宣传节能意义, 提高员工节能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 从而促进员工节能。  相似文献   

18.
能源管理在能源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源智能化管理对于解决我们目前能源分布不均,使用效率不高,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能源管理现状分析,及能源智能化管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为基础,着重从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智能技术角度提出我国能源智能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能源和电力的进一步精密化调控。真正实现物理、信息与应用系统的融合互动,信息、能量与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本文从系统和应用层面详细总结了能源智能化管理在能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涉及到的各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指出了未来中国能源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及密集型农业模式使得金砖国家对于全球变暖表现得更为脆弱。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金砖国家的行动会对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中国承受着国内能源短缺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的双重压力。中国已经制定了若干关于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并正在制定中国能源法。这些法律法规在节能降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很好地解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将金砖国家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汇总进行研究将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代开展国际合作、重建能源法律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引。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将其能源部门的相关政策与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立场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主校是我国节约能源法所规定的重点用能单位,高校在运营管理中,应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管理理念,建设节约型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