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倒逼地方高校进行转型,高校在转型的进程中只有依靠"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政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出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的目标,阐述了"共赢机制"的政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长春工程学院通过"共赢机制"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构建了多样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五个融合".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思想、教学改革、专业优势与特色、办学成效,指出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举办本科教育以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专业办学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内工程环境,开出了土木工程实训等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并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评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高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自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宽口径加工程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了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的课程体系。通过合理构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实现完整工程概念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通过建设系列工程环境、营造工程氛围,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安排、工程环境建设、完整工程概念的培养以及综合实验的开设来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工程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英语教学的ESP理论,提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EEP理论,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按照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提出"3+1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CDIO教学理念、卓越计划、专业认证和专业转型发展要求融为一体,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建中建卓越班,开展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开展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经过两轮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为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多项举措,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组建"中建卓越班",深入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建设特色化的实践环境;加强科技工作,服务地方建设等;提出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吸纳现代高层施工通用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探索与技术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对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