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2.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视野中的国民性及相关概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早年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表现出"复古求解放"的特点.1916年以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他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发展到"树"资产阶级新民阶段,表现在国民性改造目标实现由"民"到"人"的时代切换国民性的批判深入到了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国民性改造方法选择趋于可操作性,凸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哲学基础由唯物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四个要素构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建党思想的唯物论基础具有“实践品格”特征;方法论基础充满“中国式辩证法”色彩;历史观基础彰显“重民”传统;人生价值观基础表现出儒家理想人格特色.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是形成、发展和传播于湖南省境内的一种地域文化.为了更好地弘扬湖湘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创新和应用,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活力,还需要学者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党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藉此推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逐步实现。这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其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四有”公民 ,使中国先进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纲领 ,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中国先进文化的向前发展 ,当然离不开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这一批判继承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次是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一次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思想上入党”所包含的共产党人必须自觉改造世界观、党内要经常性地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党员修养要达到“至善不止”的境界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有理论创新价值。毛泽东运用儒家修养论思想资源,进行党的恩想建设所表现出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探索,具有光大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萌芽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韶山时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他早年国民性改造思想萌芽的主观条件。而国家危亡和"民智黑暗"的社会现实、近代第一次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兴起以及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勃发是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早年毛泽东萌芽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由国民性批判、新民目标建构、国民性改造途径组成。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韶山时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他早年国民性改造思想萌芽的主观条件。而国家危亡和“民智黑暗”的社会现实、近代第一次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兴起以及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勃发是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早年毛泽东萌芽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由国民性批判、新民目标建构、国民性改造途径组成。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廉政理论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着手改造中国廉政文化传统,通过改造中国古代的廉政教育传统、清官崇尚传统、垂直监察传统、重典治贪传统,构建了新型的廉政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开创了建国初期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与地位,为新中国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当下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