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网络在高中生学习和生活中日益盛行的现状,以及当前小说课堂教学在学生中普遍所遭受的冷遇情境,探究出这一现状所蕴含的意义,将网络引入高中小说课堂教学,不失为一招妙棋。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落实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评价者本身的价值取向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随着人们对知识性质的重新认识、对评价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新的课程评价标准的出现,体现在"学生评价"上也发生了变化:它要求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活力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自我实现是"存在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人想要成为他自己而非预设人的自由选择。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人"为目的,却习惯性地回避自我实现问题。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心理的最高表现形式,弱化自我实现在教育中的本体性价值,会导致教育目的异化。教育要全面提升生命的品质,就应超越社会的功利性,回归生命本身,使学生在"娱乐精神"中享受学习,在人性关怀中自由呼吸,在人生反思下开放性成长。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支柱技术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介入教育领域,人们享受到信息化社会的快速、便捷的同时也对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们产生深深的忧虑,特别是汉字的生存危机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汉字生存危机,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导向作用。把哲学著作和哲学精神引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哲学在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以哲学的学习促进语文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历来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唐代王昌龄提出的诗的"三境"说,经宋元到明清的学者的研究,发展到晚清学者王国维集其大成.王氏创立了诗的境界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的语文美育的理想境界的创设,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课堂范式,影响着语文教育工作者时教学和师生关系的认识,从而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语文知识课堂产生于特定的时期,并且产生过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课堂范式所导致语文教学的滞后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课堂范式来取代它,这种新的课堂范式即语文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