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刑事诉讼参与原则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重要原则之一。公平心理学认为,让当事人参与到程序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强其对结果的公正感。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参与原则的不完善,以致被追诉人、被害人、辩护人等程序参与权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有必要依据公平心理学理论来完善相应程序,扩大程序参与度,让人们在个案中充分感受到公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竞争法体系核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其"行政管理本位"的立法本位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这种"行政主导"式的法律模式并不能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实现公平竞争的关键是赋予竞争者以公平竞争权,由"行政管理本位"向"司法本位"转移.  相似文献   
3.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的核心,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是基础,系统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为自由心证制度正当性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系统论认为,自由心证系统相比法定证据系统而言。在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系统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占据优势,更加符合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就是自由心证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裁判思维过程的认知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判思维过程是裁判思维研究的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裁判思维过程属于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该过程是直觉、逻辑、价值观等多因素综合的产物。由于案件往往属于非明确限定性问题,因此,法官更多地依赖直觉等手段来判案,给出的判决结论也只能是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前景理论认为,人的决策存在参照依赖,人们以参照点来衡量损失和收益,从而做出决策。在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以破案作为决策参照点,凡是有利于破案的就很有可能被采用。刑讯逼供因相比合法取证手段具有更好的收益稳定性和极佳的止损功能,容易达到破案的目的,而受到侦查人员的青睐。要遏制刑讯逼供就必须重视侦查人员的决策心理,采取重构决策参照点,优化决策环境,提高决策风险,提升决策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值班律师制度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的出现而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值班律师相关职责问题的规定不过是对之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未对其职责进一步明确与完善。规范漏洞使得学界对于其究竟是法律帮助者、准辩护人还是辩护人的身份存在争议,从而束缚了值班律师制度应有效用的施展空间。在坚定表明值班律师为辩护人的基础上,以推动刑事辩护律师贯穿刑事诉讼程序全过程为新视角,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重塑其在各类刑事案件中以及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所具备的不同职能,以促进我国刑事辩护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认为是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一把利剑。但是,决策心理学认为,警察的决策参照点是破案而非公诉,这就决定了警察更在意破案的成败而不会关注公诉的成败,因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遏制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测谎是一项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测谎原理的科学性,测试方法的稳定可靠性以及测谎实践所表现出的高准确率,是测谎结论存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由于测谎测试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心理痕迹,因而测谎结论具有相关性.从性质看,测谎结论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因而形式上具有合法性.测谎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功能由环境、结构、要素三者共同决定.将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引入到陪审员制度当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陪而不审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系统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缓解陪而不审现象,只能对系统结构和要素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