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是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促进文化间理解与对话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一种在世界普遍存在的、披着全球化外衣的异化的教育形态——“全球化”教育,指出这种教育掩藏了种种陷阱。与此相应,提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2.
朱为鸿  胡炳仙  胡绮轩 《民族学刊》2021,12(7):30-38, 10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创新了集中办学、以预为主的广西模式,分散办学、“预本衔接”的内蒙古模式,以补为主、重视语言的新疆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成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  相似文献   
3.
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社会建构的重要体现,具有行政性、自我封闭性、荣誉性等特征。民族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延续了国家重点建设逻辑,同样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形成了国家级、部委级和校级三个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科体系。民族院校学科建设一方面具有非均衡性,另一方面在学科发展上又具有趋同性。由于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强制、模仿、规范三种机制的交叉作用,这一趋同性不断加剧,也势必影响民族院校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从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学科发展的自适应机制,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推动民族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破茧而出",更加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国家认同是高层次的认同,国家认同程度关系国家稳定与统一。通过编制问卷、信效度检测、施测和数据分析等程序,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发现,各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并无太大差异。但是,在认知、评价和情感三个维度上,不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如藏族、回族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低于土家族、壮族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其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个人困境与国家危机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从生活环境、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及危机干预等方面逐步推进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落学院以传承部落文化和为部落社区服务为宗旨,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自治政府(部落)、联邦政府、社区等外部力量形成了既独立又合作的治理格局。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校长、教师、学生是美国部落学院的四种主要力量。这种治理结构,保障了美国部落学院服务于土著人民和部落社区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