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地阐述了道家道统万物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价值观、持续循环的发展观、不妄作的实践观.提出了道家哲学所蕴涵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以此为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提供传统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 ,只有建立起协调、平衡、高效的工作机制 ,才能获得系统效益 ,才能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通过机制创新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作为书院发展的顶峰时期,宋代书院教学至今依旧存在大量优秀的教学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填鸭式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产生了重学习,轻德育、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文章以宋代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为代表,在了解书院学习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宋代这些书院的教学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大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农林高校开展“耕读教育”既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延伸,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自觉。只有将“耕读教育”置于社会结构中,探讨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发挥,才能避免其陷入“工具理性”凸显、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衔接不足、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资源流通不畅的泥沼。为此,农林高校“耕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要探索“五维一体”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激发内生性力量与外部支持系统两股动能,以技术赋能、协同育人、观念重塑、场域变革和秩序重构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5.
情境化德育教学理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德育教学知、情、意、行脱节的问题,从解决德育的接受机制和提高德育效果入手,以受教育者的个体道德实践为依据,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价值引导和观念创新,提出情境化教学以及实施情境化教学和对情境化德育教学评价的理论问题,为下一步情境化德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推进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道家哲学所包含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诸多观点相契合,提出道家的主客共体的认识论方法,超越“中心主义”的“天人不相胜”观念及对科学技术要循道而为的警戒都为建构当代科学的生态哲学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而使道家哲学的生态视点成为当代生态文明中的有机元素。本文阐述的最终结论,就是要充分认识道家生态智慧在解决当代人与自然关系危机中的重要价值,建构未来绿色文明的过程中做到科学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从学校文化视野看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学校文化、和谐校园含义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学校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从表层的实体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内层的观念文化三方面对建设和谐校园进行了研究。提出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无为而治尊重自然——沙漠治理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都有着丰富的无为而治、尊重自然的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治理沙漠有重要的启示和警示 :不能对土地盲目的改造与征服 ,人类对沙漠的治理作用是有限的。应尊重土地的自我恢复和发展能力 ,实现土地的恢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0.
品牌专业是高等学校的溢价无形资产,能为学校带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品牌专业是一所大学社会地位的反映,是某一专业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专业品名中的社会认可程度。但目前高等学校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尚不足。学校必须建立品牌意识,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介绍了品牌的概念,分析了专业品牌化的重要性,专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专业品牌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