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从1883年5月自浦口出发,征战在安徽、河南、山西、直隶等省。这支部队攻占河北深州后,却没有北攻清京,而是挥兵东进,10月攻占天津附近的静海、独流两地,并改变了原来打运动战的战略,在静海、独流驻扎。此后,北伐军军势军威一落千丈,而清军则从疲于奔命、防不胜防的狼狈局面中解脱出来,从容调动各路大军,包围扎驻在静海、独流的太平军,并最后消灭了这支军队。对这一历史现象,太平天国历史研究者众说纷纭,其中很少对北伐军战略的转  相似文献   
2.
罗大纲是前期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从广西到金陵,许多重大战役都是他担任首攻,而且战绩显赫,是一名为清军闻之丧胆的虎将。他在攻克永安,永安突围,以及下武汉、克金陵都取得了辉煌战果。罗大纲不仅是一名骁勇的战将,而且在诸如进军目标、建都大计、外交方针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清方情报人员张德坚说:“罗大纲慓悍机警,贼中号为能者,然因非粤西老贼,功在秦日纲之上,而不封侯王”。这个看法前半段对罗大纲的评价,倒是客观的,后半段说他不受重赏,就有  相似文献   
3.
由周积明教授与宋德金编审主编、郭莹教授副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史论》(上下卷 ,1 2 0余万字 )被史学界推为近 2 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总结性成果 ,是“当代新史学思潮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出版后 ,学术界反响热烈 ,本刊特约几位著名学者以笔谈形式谈谈此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喜读《中国社会史论》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的开拓之作  相似文献   
4.
略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致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格等人》)列宁也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列宁:《再论杜马内阁》)毛泽东同志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丢掉幻  相似文献   
5.
洪仁玕的著作《资政新篇》,学者多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计划,国外学者苏均炜、濮友真和邓嗣禹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对此有所论述。这段笔谈所介绍的洪仁轩的佚著,如果确实存在,很可能是《资政新篇》的姐妹篇。太平天国于1860年6月2日占领苏州后,立即从外交上、军事上为东进作准备。李秀成几次致书在上海的外国使领,洪仁玕利用与西方传教士的渊源也积极活动。7月21日,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六月十一日,洪仁玕致书在上海的英国教士艾约瑟,邀请他到苏州会面,“以便面倾一切”,信末附言:“另附新书一本交先生一览。”同时,李秀成也致书艾约瑟和另一英国教士杨笃信,告以洪仁玕已到苏州,邀请他们来访。洪仁玕、李秀成的去信都送到了。李秀成的信现存英国。不知什么原因,洪仁玕去信的原件却仍在中国,现存广西博物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和《太平天国文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她的成功和失败都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是否正确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都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真正学懂,才能比较自如地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国有了马克思主义和没有马克思主义时大不一样。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的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是近年来历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一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谁都希望对自己祖先的功过得失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份,谁也都为自己的祖先对缔造伟大祖国作出过贡献而自豪。当然,在阶级社会,各族的祖先,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也必然有过一些不光采的行为。对这些问题,都应尽可能实事求是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但历史现象是错综复  相似文献   
8.
吴晗的治学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深受胡适治学之道的影响吴晗一开始迈入史学的大门,是在中国公学读书的时候。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是胡适。吴晗选听了胡适开的“中国文化史”课,对胡适十分崇拜。胡适提倡“科学救国”,他的治学之道,如埋头读古书,搞考证采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等等,对吴晗都产生了影响。吴晗治明史的起端,就是按照胡适的路子从考证入手的。一九三○年夏秋之间,吴晗来到北平,经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作馆员,他利用工作之便“读了半年线装书”。一九三一年二、三月间,吴晗看到吴之器撰写的《胡应麟传》,传中说胡氏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汹涌的冲击,清朝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招致了落后挨打。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邓廷桢、陈化成、裕谦等爱国官员和将领,揭开了近代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篇章。考察这个历史过程,揭示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给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石达开最后在大渡河败亡这段历史,是近年来太平天国研究者所着重讨论的问题之一,但论者大多探讨石达开的结局,即真降、假降和“舍命全三军”的问题,亦即晚节问题。对于石达开如何进入紫打地,是不是因听了曹卧虎的主意才“误入”紫打地,而导致最后败亡,却很少有过专题探讨。论者大多认为曹卧虎出了馊主意,把曹卧虎当作无能之辈加以贬斥。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曹卧虎是入川后石达开的军师,从他替石达开起草的致骆秉章书,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