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统计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以社会实践活动方式而存在,从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诸矛盾及人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后一矛盾是人存在方式中的根本矛盾。近代工业文明以来,由于人对自我存在方式的科学性、社会性、预见性和终极价值维度不能给予唯物辩证把握,而陷入存在方式的误区。直面生存危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建施人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存在方式是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大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带来负面效应,酿成全球性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和灾难。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行科技发展社会伦理化标准;坚持社会持续性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等来整治和逐渐根除全球性危机,才能使人类臻于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塑造高素质的中华民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和最深层的目标。目前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还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方面。因此,加大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加强民主和法制的教育建设,特别是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建立起对人才进行素质性管理的机制,是我们探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思维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具有现代特点的诸思维要素构成的、反映和把握客观对象的现代化科学思维方式。它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全方位性、预测性、创造性、适度性、价值性等特征。把握现代思维方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即形成了以理论形式掌握世界的理论观念,这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也就是为了使从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再回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发挥其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功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环节的,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之间必须经过一个实践理念(或称实践观念)的环节。这个问题属于主体如何以实践的形式去掌握世界的问题,也是当前哲学界有争议和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新世纪所需人才的首要条件,为塑造这样的人才和民族,政治理论课要深化改革,建构实行以对学生身心素质培养为前提,以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为根本,以文化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世纪初知识经济的新趋势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两课"必须"与时俱进",深入进行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主渠道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主体的根本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二元论者,恩格斯却赞誉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其原因不外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蕴藏着许多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珍宝。《形而上学》一书中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例。本文试图对古代辩证法大师的这一思想的有关内容进行探索,以便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由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转变的主要原因和确立大教育观的重大意义。着重从时间长、空间广、质量高、内容多、预测性强等方面探讨了大教育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既是势在必行,又是需 要付出巨大艰辛和努力的宏伟工程。笔者认为,在注意用新的思路指导西部大开发,用新的精神风貌激励西部大开发,用新的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用新的政策措施保障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西部开发观。 第一,超常规的发展观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维一直受经济技术梯度推移理论的束缚,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只能从东到西,一步一步推移。这一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完全靠国家投资和政策支持,只能按国家既定计划梯度推移。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能够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