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主位述位在科技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位述位的关系问题是话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翻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主位述位所负载信息的分布,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在词法和句法上的特点,可大大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美国翻译家Evan King的名译本Rickshaw Boy.(洋车夫》,源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该译本在老舍研究中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个层面评析了King译本中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本文对中国佛经翻译高潮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原因进行逐一阐述,对佛经翻译活动在历朝历代的中国文化、中国文人思想所产生影响进行实例性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述佛经翻译过程中外来文化思想与主体文化间接受与妥协、移植与嫁接,进而表述外来文化与主体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翻译家Evan King的名译本Rickshaw Boy《洋车夫》,源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该译本在老舍研究中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个层面评析了King译本中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创作界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分别从译文质量、民族身分、国家认同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的关系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在大家的讨论中,基本忽略了语言美感差异与译文质量的关系,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本文拟重点从汉语语言美感在外译时的磨蚀视角来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情结.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章一般平铺直叙,较少使用修辞手段,读起来给人一种表面的印象是庄重乃至压抑,但若在科技文章的撰写过程中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润饰,讲究词法、句法及篇章的粘连,则定会增加其可读性,这就牵涉到一个美学取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虽说“模糊”是语言的共性之一,但英汉语的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与英语中“模糊”相对的词是“精确”,而在汉语中与“模糊”相对的词是“直露”。人们在探讨引发英汉语模糊性差异的原因时,往往将视线更多地投向导致这种差异的有形的外部表现如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文化壁垒,而对其内在的、无形的表现—民族心理原型差异,则较少关注。这种只注重外在动因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往往无法反映出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英汉语表达在模糊性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及相关成因只有着眼民族心理原型差异的分析,才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语言主要是通过语域来反映文化的,所以,翻译中文化因素影响着语域的正确选择,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并结合汉译世界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典例,从语体选择、称呼、术语、及习语的翻译等方面就文学翻译中的语域选择这一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与例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