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3.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谭旭虎 《民族论坛》2008,(10):62-63
史景迁作为当今美国最著名的中国研究学者之一,其研究覆盖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的诸多层面。其中,对于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呈现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部分。史氏的乡土中国研究侧重从资料文本中的底层经验出发,意图构建出一个想象性的、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的边缘文化空间。其乡土中国图景以女性为主要关注客体,以苦难为叙事基调,体现了西方汉学家对东方他者的"凝视",以及凝视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的现代中国研究聚焦于中国向现代转化这一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他以一种匮乏叙事逻辑将中国排除在"现代"范畴之外,并且将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不断作类比联系,意在呈现中国历史的重复性节奏。这一做法与史景迁去历史化的"现代"概念界定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史景迁的现代中国研究较一般学者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具备较高的大众认知与接受度,他所建构的现代中国形象也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播影响力。考察史氏现代中国研究在学界与非学术受众中的接受将我们推向了知识话语生产与大众意识形态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深处。  相似文献   
6.
谭旭虎 《学术交流》2015,(4):214-218
中西文化交流一直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的研究重点,这部分内容在他的中国研究中不仅占据了很大比重,同时也是其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史景迁通过对跨越中西文化的个案及群体分析,试图重构多个世纪以来两种文化间的历史交流与碰撞。通过考察史景迁的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我们既能对其中国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亦能获取对当代历史文化语境中文化交互的有益启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