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1.
本文结合当前美术教育中基础教学的现状,出中入西、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引入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基础教学指导思想的拓展和深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象浅识     
本文以老庄玄学为基点,论述了意象的实 质,意象的生成及其特点,意象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上的 体现,尤其结合书法艺术的创作特点分析了意象艺术的 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内敛"与"外张"——中西绘画审美心理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智勇 《云梦学刊》2002,23(4):70-72
中国传统绘画在语言上选“线”,在媒材上用“墨”,在技法上重“积”,在心态上近“融”,分别与西方传统绘画的“面”、“色”、“刷”、“析”形成审美特征上的差异。这是由中西方绘画一重“内敛”、一重“外张”的不同的审美心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点与线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元素。在古人总结出的十几种皴法中,大体也就分为点状皴与线状皴两大类。考察一下中国山水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上千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流派与大师,其风格之形成就在于对点、线的不同审美处理而呈现出最基本的视觉特征。或者说,是由于点、线在不同时代(或个人)所蕴含的观念不尽相同,点、线在画中的功用不同,这就导致了风格上的差异。点、线在山水画风格上的形态呈现与功能演变,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大致体现在三个阶段。一、隋、唐及此前时期作为构成元素的专门称谓,“点”、“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