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的藩属关系,此后两国密切往来五百余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随着清朝政权稳固、经济繁荣及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实施,中琉双方的册封贸易也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结果不仅极大促进了琉球经济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了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州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2.
明清两季,中国皇帝共册封琉球国23次,派出正副册封使43名。历届册封琉球使臣大多著有使琉球录,内容涉及中琉关系、中琉航路及琉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物产地貌、风士人情等等诸多方面。其中,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尤为引人注目。该书不仅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且注重亲历考证、去讹存信。更为难得的是,该书图文并茂,诗意盎然,实为研究古代琉球社会及中琉关系珍贵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研究中琉航海交通的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3.
明初,凡外商入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在福建者专为琉球而设”①。清袭明制,福建仍是中国通琉球(今日本冲绳)的唯一口岸,因此福建成为中琉关系发展的重要省份。中国册封琉球使团在福建造船、招募使团人员,福建是中国册封琉球使团启航和返航的地点;琉球来华进贡使团均在福建上岸,进京人员均由福建政府派人护送;琉球政府曾派遣大批的留学生在福建学习各种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为了发展中琉友好关系,明政府还曾颇令让闽人36姓移居琉球。由此可见,福建在中琉两国之间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贸易交通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福…  相似文献   
4.
林丹妮  赖正维 《唐都学刊》2006,22(5):119-122
纳赛尔时代的埃及大约指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至1970年纳赛尔逝世这一阶段的埃及。埃及在纳赛尔领导时期国力比较强大,并以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和领导者自居,展开了与中东地区各阿拉伯国家的一系列交往。在这一时期与埃及有较密切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四国,交往的过程既有合作,也包含了冲突。从总体上说,埃及在纳赛尔时代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虽然也有一些成果,但挫折和失败更加突出,造成这些挫折与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埃及自身外交指导思想不切实际与政策失当的原因,也有当时的国际环境给埃及造成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1937年 7月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实施全面战略进攻 ,日军攻占厦门、广州、香港、福州和海南岛等地后 ,实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战略 ,在工矿企业、农业、金融、商贸等领域实施全面的经济掠夺和统制 ,给华南地区的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早在十九世纪末,日本就开始在福建从事贩毒活动。抗战时期,日军在以武力手段屠戮福建人民、掠夺资源的同时,更是在福州、厦门等地废除中国政府的各项禁毒法令,公开推行毒化政策。“以台制华”、“以毒养战”。与其他沦陷区相比,日本在福建的贩毒活动有其特点。巨额毒资不仅助长了日军的侵华气焰,同时也使福建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与琉球造船航海技术的交流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福建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通过琉球使团、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中国册封使团等多种渠道源源不断传入琉球,极大促进了琉球海外交通和中介贸易的发展,同时这种交流也促进了福建造船工艺的提高及商品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