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曾说过的三句话,话中所讲的四条路,即血路、死路、新路和好路,既是过去30年来艰辛探索的缩影,又是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正在掀起一场世界性经济,政治,文化转型,其所造成的社会实践新维度要求人们的思维运作方式必须与之相适应。我们应自觉按照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指示来建构新的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方式,这将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按照一般理解,历史就是以往发生的事情,即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的思想意志支配下,符合特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的行为。因此,人拥有历史,历史是人的本质特征。历史的意义是相对于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的,人的本质就应是历史的实践和实践的历史的。释义学在人的存在、人的历史、人的实践上坚持此在存在方式的释义学性,把目光集中在历史的基本构成因素———人的实践行为上。对历史的哲学研究属于实践的范畴,历史哲学必然导致实践哲学,即实践哲学将是历史哲学的必然归宿。这是释义学在现当代西方哲学问题的研究上开辟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